网上有关“哪些植物属于蕨类植物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哪些植物属于蕨类植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 ,也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 。大都为草本,少数为木本。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有根 、茎、叶之分 ,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显 ,无性世代占优势。通常可分为水韭、松叶蕨 、石松、木贼和真蕨五纲,共约12000种,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 蕨类植物 - 代表 峨眉耳蕨Polystichum omeiense C.Chr.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根状茎短 ,边同叶柄有疏生鳞征。叶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片狭细并仅有小脉1条。分布于云南、贵州 、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m处的溪边潮湿岩石或树干上 。 荷叶铁线蕨 Adiantum reniformevar.sinense Y.X.Lin 铁线蕨科 Adiantaceae 多年生草本蕨类。高5-20cm。根状茎短而直立 。叶椭园肾形 ,宽2-6cm,上面深绿色,光滑并有1-3个同环纹 ,下面疏被棕色的长柔毛,叶缘具圆锯齿,长孢子叶的叶片边缘反卷成假囊群盖。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短线形 ,生于叶缘,中国特有变种。仅分布于四川万县,生于海拔约205cm处温暖、湿润和没有荫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或草丛中。本变种是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 。在亚洲大陆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截基盾蕨Neolepisorus truncatus Ching et P.S Wang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草本蕨类 ,高约36cm 。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5mm, 稀疏淡棕色鳞片。叶片长卵状三角形,多少下延,全缘 ,侧脉明显,侧脉间叶肉呈美观的淡**绿色宽带状。分布于贵州 、广西、湖南、生于阴湿处和林下 。 连珠蕨 Aglaomorpha Meyeniana Schott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多年生大型附生蕨类,常附生于大树树干上。根茎短 ,密被长而细的狭条状淡红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纤毛。叶长50-60cm或更长,无柄 ,中部深羽半裂,裂片边缘全缘且增厚,顶部可育 ,羽片缢缩几呈小珠状 。在中国仅公布于台湾。菲律宾也有分布。 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 鹿角蕨科 Platyceriaceae 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 。叶二型,基本叶帖生于树干上,能育叶3-5次 ,不规则叉裂成鹿角状。中国新发现分布的稀有植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210-950m处的热带雨林中,多附生于树干和树枝上。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扇蕨 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Bak.)Christ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多年生草本蕨类,高达75cm。叶扇形 ,鸟足状分裂,裂片披针形,中央裂片长10-30cm,两侧渐短 ,叶背疏生棕色小鳞片,叶柄长30-45cm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西南地区,生于海拔2000-2700cm处的阴湿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或沟谷地段。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 桫椤 Alsophia Spinulosa(Wall .ex Hook.) Tryon 桫椤科Cyatheaceae 树形蕨类 ,高1-6cm,主要高1-3cm,胸径10-20cm。叶片三回羽状深裂,长1-3m ,生于茎顶,幼叶拳卷。主要分布于东南和西南地区,生于海拔400-900m处的山沟潮湿地和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 ,有时也散生于林缘灌丛中 。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中生代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分布区缩小。国家一级保护渐危种 。 蟹爪叶盾蕨 Neolepisorus ovatus f.doryopteris (Christ)Ching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草本蕨类,高20-45cm。根状茎横走,密生暗褐色鳞片。叶片阔卵形 ,基部二回深羽裂,裂片狭长披针形,宽0.8-1.5cm,彼此以狭翅相连。仅分布于贵州、四川 ,生于山谷溪边和灌木下阴湿处 。 转自互动百科,希望对你有帮助
蕨类植物的特征:
1 、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
2 、根为假根,不能吸收水分;
3、茎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 ,维管系统构成中柱(原生中柱、管状中柱 、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
4、叶:
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是原始类型。
大型叶:均有叶隙和叶柄 ,叶脉多分枝,是进步类型。
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
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同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 ,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孢子。
异型叶: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 。
演化顺序:同型叶→异型叶;小型叶→大型叶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当你走在野外,看到路边或林下有一株如拳头般卷曲的幼叶,或者不经意间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的叶背有许多棕色虫卵状的结构(孢子囊群),或者仔细观察到某种草本植物的叶背(特别是叶柄基部)生有一些棕色披针形的毛状结构(鳞片) ,这些植物都是蕨类植物。可以说,识别蕨类植物的三把金钥匙是:拳卷幼叶 、孢子囊群、鳞片。
蕨类植物的一生要经历两个世代,一个是体积较大、有双套染色体的孢子体世代 ,另一个是体积微小 、只有单套染色体的配子体世代 。蕨类的孢子体也就是我们一般熟悉的蕨类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孢子囊群等结构,其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即形成具有单套染色体的孢子 ,孢子成熟后,借风力或水力散布出去,遇到适宜的环境 ,即开始萌发生长,最后形成如小指甲大小的配子体,配子体上生有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雌性生殖器官(颈卵器) ,精子器里的精子,借助水游入颈卵器与其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具有双套染色体的受精卵,如此又进入孢子体世代 ,即受精卵发育成胚,由胚长成独立生活的孢子体。
1. 孢子囊群 是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在小型叶蕨类中单生在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子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 ,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穗或孢子叶球 。较进化的真蕨类,孢子囊一般着生在叶片的下表面 ,边缘或集生在一个特化的孢子叶上,往往由多数孢子囊集成群,其形状与颜色也各式各样 ,又称孢子囊群,大多数水生蕨类的孢子囊群特化成孢子果。多数发育成熟的孢子呈棕色或褐色,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发芽力 ,但发芽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少数种类的孢子为绿色,这类孢子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几天,应即采即播。大多数蕨类植物的孢子同型 ,卷柏与少数水生蕨类的孢子异型。多数孢子囊群的外面有孢子囊群盖保护 。
2. 鳞片与毛类 在蕨类植物的茎 、叶、孢子囊体及孢子囊群盖上着生各种各样的鳞片与毛类,它们对这些器官起着保护作用,也是进行类群与物种划分的主要根据。鳞片是由单细胞组成的薄膜片状物 ,多出现在基部的根状茎和叶柄上,有各种形状与颜色,其表面有大小、透明或不透明的多边形网眼 ,边缘有齿或无齿。其类型可分为毛状原始鳞片 、细筛孔鳞片和粗筛孔鳞片等 。蕨类植物毛的类型很多,多出现地叶柄、叶轴、叶脉以及上下叶面上。其类型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针状毛 、有由多细胞组成的节状毛、有分枝带长柄的星状毛、也有丝状柔毛及顶部带腺体的腺毛等。
3. 叶 蕨类植物的叶形千差万别,有小型叶与大型之分 ,小型叶如松叶蕨 、石松等的叶,没有叶隙与叶柄,只具一个单一不分枝的叶脉 ,小型叶的来源为茎的表皮细胞而成,为原始的类群 。大型叶大都由叶柄与叶片两部分组成,有维管束而叶隙,叶脉多分枝 ,其来源是多数顶生枝经过扁化而形成。多数蕨类植物均属此类。它的叶柄为一般为圆柱形,有些种类叶柄与叶片分不开,近无柄 。叶片由叶脉与叶肉两部分组成 ,叶片的分裂方式多种多样,有不分裂的单叶,也有各种羽状分裂的复叶。蕨类植物的叶片按功能可分为营养叶与孢子叶 ,营养叶又叫不育叶,主要功能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孢子叶又叫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与孢子 。有些蕨类植物的营养叶与孢子叶是不分的 ,而且形状完全相同,叫同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形状完全不同的称为异型叶,异型叶比同型叶高等。另外 ,有些种类的叶片末端或叶表面还能产生芽孢形成新的植株。
4. 根状茎 蕨类植物的茎多为根状茎,只有少数种类具有高大直立的地上茎,如苏铁蕨、桫椤等。另外,少数原始的种类兼具根状茎与气生茎 。根状茎形状多种多样 ,生长在地下的通常粗而短,生长在地表的多成葡匐状。葡匐茎粗壮的内含有大量的水分与有机物,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葡匐茎细小的,仅含少量水分与有机物,能沿着地表、岩石面 、树干等攀援生长。茎中具有各种各样的维管组织 ,现代蕨类中除极少种类如水韭、瓶尔小草外,一般没有形成层的结构 。大多数蕨类植物的根状茎都具有无性繁殖新个体的功能。
5. 根 蕨类植物的根除极少数原始的种类为假根外,大多为具有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 ,但没有真正的主根。根通常生长在根状茎上,只生长在土壤的表层,因此其保水能力较差 。蕨类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与养料的作用 ,有些种类的根还可以萌发幼苗并形成新的植株。
关于“哪些植物属于蕨类植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幻珊”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哪些植物属于蕨类植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哪些植物属于蕨类植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蕨类植物(...
文章不错《哪些植物属于蕨类植物》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