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孔子的介绍”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孔子的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孔子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 ,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华夏)
出生地: 鲁国陬邑(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思想家,教育家
信仰: 儒学尧舜禹汤老庄周文王周公召公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 ,修订“五经 ”
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十翼》
主要领域: 政治、伦理学 、社会、哲学等
父亲: 叔梁纥
母亲: 颜徵在
妻子: 亓官氏
祖籍: 宋国(河南商丘)
孔门十哲
德行 ? 颜回 ? 闵子骞 ? 冉耕 ? 冉雍
政事 ? 冉有 ? 仲由
言语 ? 宰予 ? 端木赐
文学 ? 言偃 ? 卜商
目录
人物简介
政治生涯
思想体系
近世发展
家世家谱
诗文与著作
饮食成就
人物轶事
关于孔子谥号
关于孔子身高
孔子学院
个人影响力
孔庙介绍
名言语录
动漫形象
文化旅游人物简介
政治生涯
思想体系
近世发展
家世家谱
诗文与著作
饮食成就
人物轶事
关于孔子谥号关于孔子身高孔子学院个人影响力孔庙介绍名言语录动漫形象文化旅游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个人事迹 孔子的姓氏是孔氏,名丘,字仲尼 ,在家中排行第二 。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 ,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
孔子画像(39张)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 ”,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的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 历史记载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周灭商后 ,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孔子讲学图(8张)现葬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畔。 微子启死后 ,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 孔子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 ,因为家道破败,无力偿还所欠债务,逼逃至鲁国。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 ,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 ,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 ,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 ,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 ,故字曰仲尼(以上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 。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 ,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的时候 ,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 ,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 ,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 ,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 ,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孔子与自然山水 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 《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个人成就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
孔子的影视形象(8张)” 、“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 ”(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 ,或称易传),著《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 ,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 。 他有众多弟子,如子贡、子路 、颜渊等。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是他孙子孔伋(字子思)的再传弟子。最著名的一篇《关雎》。
编辑本段政治生涯
孔子雕塑(6张)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 ,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 影视作品中的孔子
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 ,身高九尺六寸,今1.9米以上,具体是196.8cm。臂力过人 ,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 ,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 ,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 ,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 ,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 ,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 ,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 ,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 ,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 ,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 ,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 ,采取了隳(hui,音辉)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 ,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 ,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 ,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 ,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 ,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 ,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 ,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 ,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 ,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 ,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 ,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 ,只好又返回 。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 、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 ,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 ,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 ,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 。 发奋忘食 ,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 ,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 ,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 ,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 ,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 ,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 ,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 ,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 ,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 ,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 ,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怀着 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
编辑本段思想体系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 ”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 孔子全身画像
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 ”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 ,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 ,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 。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 ,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①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 。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 ,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 ,就如同浮云一样,②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 。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 ,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 ,则只知道" 影视作品中的孔子
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 ,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 。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 ,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 。而民众不富足 ,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 ,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 ,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 ,宁固 。"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 ”,创办私学,广招学生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 ,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 ,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 ,“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礼 ”是“仁”的形式,“仁”是“礼 ”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 ,他提出树立志向 、克己、践履躬行、内省 、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 ”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 ,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培养出了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 ,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 ,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 ,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并且孔子认为 ,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 、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编辑本段近世发展
一些专家指出,在当下复杂的文化背景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 、繁荣、进步的新时代 。正像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 ,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 ”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子临川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编辑本段家世家谱
孔子家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 ,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 孔子第77代子孙--孔德成
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 ,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 。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 ,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 ,母亲为颜徵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 ,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 ,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继嗣 ,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孔子。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 ,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叔梁纥的正妻)所容 ,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 ,他服了三年丧 。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 ,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 ”(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 ,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今济宁市汶上县一带) ,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 ,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时 ,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后世某些人认为的迂腐不堪的学究 ,而是敢作敢为但不暴虎冯河的伟丈夫。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 ,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 孟孙氏三家世卿 ,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 ,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 ”,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鲁国之后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 ,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 ,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不幸早逝,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 ,儿子孔鲤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
关于“关于孔子的介绍”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香寒”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孔子的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孔子的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孔子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中...
文章不错《关于孔子的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