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孙权劝学》全文解释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孙权劝学》全文解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成语有两句关于孙权和吕蒙的,一句是“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一句是“非吴下阿蒙” 。这两句话非常的经典,到现在我们还经常挂在嘴边 ,这两句其实都是孙权教导吕蒙学习的故事,同时这句话寓意丰富,也成为了一些人士的座右铭 ,激励了不少仁人志士不断努力探索,最后走上成功道路。
吕蒙是谁?吕蒙,是三国一位重要人物,他可是孙权的福将 ,为孙权的江山稳定出力甚多,他早起跟随的是孙策,因为作战勇猛 ,跟着孙家人一起战胜黄祖,后来再大破曹仁,再后来占据了荆州三郡 ,在孙权被张辽打的落花落水,差一点就挂掉的逍遥津中,奋力救出了孙权 ,得以让孙权安全回到了老家,当然孙权对他可是比周瑜都要好,后来鲁肃先逝 ,他当上了鲁肃的位置,并且在关键时刻大破关羽,使得关羽有麦城之败,可以说他影响了三国后来的局势 ,如果没有他的出现,估计三国后面的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而吕蒙虽然是孙权的爱将,他优点很明显 ,就是作战勇猛,机智并且能够百战百胜,可缺点也很明显 ,就是文化水平不高,这个问题随着他一路的升迁,导致问题越来越明显 ,因为治国之人,不能是个文盲吧,当时东汉末年 ,很多官员都是学富五车的,还有江东的一带豪强,吕蒙这样的人,孙权要重用 ,怎么办?大家肯定会有意见啊,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会鸡蛋挑骨头 ,特别是文人相轻,大家谁都不服谁,更别说只会带兵大战 ,大字都不认识一个的吕蒙,这样的吕蒙不是孙权希望见到的,他更想见到一个大家服气 ,自己又用着放心的吕蒙,所以他开始对吕蒙做了许多思想工作,首先就只是指出他的问题所在 。
一次孙权借故找来吕蒙 ,对他说:"你现在可厉害了,掌管军中大小的事务,这样更需要学习"。
吕蒙此时没搞懂孙权的用意,还找了一个借口:军营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就语重心长地劝他:"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罢了 。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
这一句话 ,吕蒙可听懂了,吕蒙就找来了私人老师,开始系统地进行学习 。一次鲁肃来到他大营看他的时候 ,鲁肃和吕蒙研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兄弟你现在老厉害啊,你的才干和谋略 ,可不像是吴地的阿蒙了!"
吕蒙就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 ,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
于是鲁肃觉得吕蒙不错,和吕蒙结为朋友。 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 ,也作"阿蒙吴下"。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
后来吕蒙接替了鲁肃 ,接着吕蒙改变了鲁肃的对待蜀国的方式,一举获得了荆州六郡,可以说是大大争强了江东的实力和纵深 ,以后三国版图基本固定了下来,所以孙权点拨和提拔吕蒙这步棋,确实很精明。
原文
闰月 ,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 ,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 ,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今观此城 ,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 ,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③,身缘④城 ,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⑤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 ,还屯寻阳。(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 。③练:白色熟绢。④缘:攀援。⑤张辽:曹军将领。
译文
闰五月,孙权亲自率军攻打皖城 。将领们计划堆土山和增加攻城的设备,吕蒙说:“制造攻城设备和堆土成山 ,须多日才能完工。到那时,敌人城防已经巩固,援兵必定到来 ,我们将不能夺得皖城。况且我军乘雨多水大而来,如果旷日久留,大水必定渐渐退走 ,我们回兵的道路会遇到困难,我以为那是很危险的 。
现在看来,此城不会十分坚固 ,凭借三军旺盛的气势,四面齐攻,很快就可攻克 ,然后趁大水未退而回军,这才是大获全胜的策略。孙权采纳了这一建议。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甘宁手持白色熟绢,身先士卒攀上城墙;不久 ,张辽率兵赶到夹石,听说皖城失守,便领兵撤退了 。孙权任命吕蒙为庐江太守。回兵驻守寻阳。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 ,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 ,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 ,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 ,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 、《目录》各三十卷 。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关于“《孙权劝学》全文解释”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晓兰香”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孙权劝学》全文解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孙权劝学》全文解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国成语有...
文章不错《《孙权劝学》全文解释》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