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是指为环保法所遵循 、确认和体现并贯穿于整个环保法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是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准则 ,是环保法本质的集中体现。
环保法的基本原则有:
1.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正确处理环境、社会 、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经济建设 、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综台治理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防止环境问题及环境损害的发生;在预防为主的同时,对已经形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积极治理。
用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而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办法,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整治 ,以提高治理效果 。如合理规划、调整工业布局 、加强企业管理、开发综合利用等。
3.污染者治理、开发者保护的原则。
该原则也称“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是明确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与资源者承担其治理和保护的义务及其责任。
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有最高的行政管理职责 ,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以保障公民人身权利及国家 、集体和个人的财产不受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损害。
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该原则也称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是指人民群众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 ,进行群众性环境监督的原则。
扩展资料:
新环保法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成都已完成对8727家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 ,前三季度PM2.5浓度较2013年同期下降10% 。大庆市也已责令33家存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和超标排放的各类工业企业限期整改,关停取缔国家明令淘汰的小造纸厂8家。
此外,2014年苏州的各级环保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次,其中9件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20多名犯罪嫌疑人被行政拘留。
为配合“史上最严 ”的新环保法“动真格”,环保部2014年10月发布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 、信息公开的4套具体办法,并在中国环境网上公开征集意见 。8种环境违法行为纳入按日计罚 ,按日计罚的最大处罚期限为30天。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当前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按日计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重罚 。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故造成严重损害 ,根据原来处罚的办法最多罚100万元,九牛一毛。
新环保法实施后,启动按日计罚 ,那可能就是每天罚900多万元。这恐怕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承担。
但值得注意的是“按日计罚 ”再狠,总归是一种以经济为主的行政处罚 。遏制企业违法排污,不能光算经济账 ,尤其在“违法排污”和“接受处罚或停产”之间,还存在更加隐蔽的违法排污选择可能。
事实上,2013年6月19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就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明确了14种“严重污染环境”的入刑标准。不过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存在入刑主体的甄别以及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如何衔接的问题 。
另外,还有一个“赏罚分明 ”问题。既然对污染企业有严格惩罚 ,那对于守法企业,也应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在税收政策上有所倾斜等。违法成本奇低 ,守法成本却畸高,这既有失公平,也是一种不好的负面暗示 ,不利于环境守法氛围的形成 。
参考资料:
环境与资源法学包涵那些单行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政大考研 >> 法学硕士 >> 环保法 肖老师 发表于 2011年7月23日
一、培养目标
根据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 、教学和环境与资源守法、执法的需要,培养政治上坚定、理论功底扎实 、知识面宽广、具有较强的专业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环境与资源法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勇于坚持真理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
2 、比较精通环境与资源法的基本理论 ,熟悉与环境资源法相关的各部门法知识,了解和掌握作为环境与资源法立法基础的环境科学基本知识;
3、具有较强的独立进行环境与资源法研究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环境与资源法教学 、科研和法制(环境立法、执法、司法、律师)机构与环境和资源管理机关的下作;
4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用外语顺利地阅读和准确地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并具有一定的对外交流的外语听说能力;
5、身心健康,能够适应科研、教学或实际部门工作要求。
二 、研究方向
1、环境法学
2、自然资源法学
3 、国际环境法学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三年 。
2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成绩特别优秀的 ,可以申请提前一年毕业。
3、课程学分修满后未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的,由本人申请,导师同意 ,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可以提前离校 ,学位申请和论文答辩可延长至四年。
4、在规定的最长期限内不能完成全部学业的,以结业论 。
四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少于38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
(一)学位公共课(计10学分)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108学时 4学分
第一外国语 144学时 4学分
专业外语 36学时 2学分
(二)学位专业课(计12学分)
环境法学 54学时 3学分
自然资源法学 54学时 3学分
外国环境法 54学时 3学分
国际环境法 54学时 3学分
(三)选修课(计10学分,其中本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
环境资源法前沿课题研究 各方向限选 36学时 2 学分
环境科学概论 各方向限选 36学时 2 学分
环境法律实务 各方向限选 36学时 2学分
法理学原理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侵权行为法论 36学时 2学分
证据法学 36学时 2学分
法律逻辑 36学时 2学分
海洋法 36学时 2学分
国际法专题 36学时 2学分
物权法 36学时 2学分
行政法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36学时 2学分
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第二外国语 非指定选修课
(四)读书报告(计2学分)
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或本学科范围内至少做读书报告2次。
(五)补修课(计4学分)
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2门法律本科的骨干课程。
民法学 36学时 2学分
行政法学 36学时 2学分
五、其他教学环节
(一)科研论文(2学分)
应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分别提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年论文或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经导师评阅后计2学分 。
(二)社会实践
属于应届生的必修环节 ,由导师和学院组织落实,共36学时,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以下式:
1、研究生以课程学习为主 ,辅以社会调查 、参与起草守法和导师主持的专题研究、提供法律咨询、到环境与资源法制机构业务实习等。
2 、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取校内教师授课与聘请校外专家专题授课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参与环境与资源法制实践相结合、导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校内听课与到外校听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
3 、以导师指导为主的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每个导师应了解和掌握其负责的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 ,并及时地指导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题。
4、导师除布置 、监督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外,还要鼓励、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撰写研究性专业论文,对水平较高的论文积极推荐发表 。
七、考核方式
学位课采取考试方式 ,选修课实行考查或者考试方式。考试采取笔试的方法,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口试的方法,或者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按五级制评定成绩 。第一学年提交1篇学年论文 ,并将论文成绩计入学分
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1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限于环境与资源法的范围内,一般为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执法、司法的实际 ,站在世界各国环境与资源法理论发展的前沿,探讨环境与资源法的基本原理和健全完善环境与资源法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论文选题在第二学年初确定 。
2 、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撰写前应认真进行学位论文调研 ,广泛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拟出写作大纲。征得导师同意后方可正式撰写 。撰写论文必须独立思考.严禁抄袭剽窃。指导教师应精心指导,严把质量关。论文应符合规定的格式,字数应控制在3万字左右 ,最后定稿应征得导师同意 。
九、答辩及学位授予
1、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按国家及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进行。符合规定条件者方可获准参加论文答辩。
2 、经过学位论文答辩,对论文水平符合规定要求,并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的 ,授予硕士学位 。
十、主要参考文献
(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的参考文献,由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进行补充。)
专业基础理论类
1、裴广川主编:《环境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 、夏光等编著:《中日环境政策比较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
3、[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著:《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1版。
4、刘文等著:《资源价格》,商务印书馆(北京),1996年版。
5 、王军 著:《可持续发展》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
6、[日] 饭岛伸子 著:《环境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7、林娅 著:《环境哲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8、赵震江:《法律社会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9 、郑少华 著:《生态主义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
10、张象枢主编:《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
11、蔡守秋 著:《环境外交概论》,香港中华科技出版社,1992年3月版。
12 、英哈特 著:《法律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 。
13、刘大椿、岩佐茂 主编:《环境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1版。
14 、[日]岩佐茂 著:《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15、徐嵩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
16、[美]纳什著:《大自然的权利》,青岛出版社 ,1999年版。
17 、[美]利奥波德 著:《沙乡的沉思》,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美]施韦泽 著:《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
19、[美]辛格 著:《动物的解放》,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20 、朱坦 主编:《环境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编著:《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年12月版 。
22、杨通进著:《走向深层的环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23、拉伦茨:《法学方法论》 ,商务印书馆。
24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5、王利明 著:《物权法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
26、崔建远 著:《准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7 、王卫国 著:《中国土地权利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
28、王成 著:《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
29、 [台] 曾世雄 著:《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30 、于敏 著:《日本侵权行为法》 ,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31、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修订版 。
32、刘士国 著:《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2月版。
33 、 [德]《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下) ,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34、叶自强 著:《民事证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版 。
35 、王名扬 著:《美国行政法》(上、下)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1月版
36、日南博方:《日本行政法》,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37、陈兴良 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
38 、王之佳 编著:《中国环境外交》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
专业中文参考书
1、王灿发著:《环境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王灿发著:《环境法基本问题新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3 、王灿发主编:《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4、陈泉生著:《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
5、王树义著:《俄罗斯生态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6 、汪劲著:《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法律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7、王明远 著:《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
8、高家伟 著:《欧洲环境法》 ,工商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9 、陈泉生 著:《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1版。
10、吕忠梅 著:《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
11、蔡守秋 著:《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12 、蔡守秋 著:《调整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3、金瑞林 著:《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
14、金瑞林 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15、程正康 著:《环境法概要》,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2月版。
16 、马骧聪 著:《环境保护法基本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4月版 。
17、肖国兴、肖乾刚 编著:《自然资源法》,法律出版社 ,1999年6月版。
18 、王立 著:《中国环境法的新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9、肖剑鸣 著:《比较环境法》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0、曹明德 著:《生态法原理》,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 。
21 、周珂 著:《环境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22、韩德培 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2004年4月4版。
23、曹明德 著:《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
24 、胡保林、曹叠云、杨延华 主编:《环境法新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5 、杜群 著:《环境法融合论》,科学出版社 ,22003年9月版。
26、王明远 著:《环境侵权救济救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2月版 。
27、王曦 著:《美国环境法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版。
28、[台] 柯泽东 著:《环境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版。
29 、[日] 原田尚彦著:《环境法》 ,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
30、[美] 罗杰·W·芬得利、丹尼尔·A·法伯 著:《环境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8月第1版
31 、 [台] 叶俊荣 著:《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32、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 编译:《瑞典环境法》 ,中国环境出版社,1997年5月版。
33、付立忠 著:《环境刑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1年3月版 。
34 、王秀梅、杜澎 著:《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
35、[日] 藤木英雄:《公害犯罪》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6 、那力、何志鹏 编著:《WTO与环境保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
37、马骧聪 主编:《国际环境法导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2月版 。
38 、林灿铃 著:《国际环境法》,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版。
39、王曦 著:《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40、[法] 亚历山大·基斯 著:《国际环境法》 ,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
环境保护单行法包括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保护相关法是指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部门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
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都涉及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也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一部分。
关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望锦玉”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环境保护法...
文章不错《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