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我国农历一年有几个月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农历一年有几个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一年有十二个月,大月分别是:一月、三月 、五月、七月、八月 、十月和十二月 ,小月是二月,四月、六月、九月 、11月。
我国现行的农历即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 ,根据月亮的盈亏周期确定“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一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 ,一年12个月 。
其中二月比较特殊,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
扩展资料:
阴历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 ,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就是指白道 ,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 ,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谓之“恒星月” 。
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 ,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 ,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 ”,习俗所谓一个月 ,即指朔望月而言。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 、"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农历猪年“无春”? 专家释疑:无关人类吉凶祸福
从科学角度看,是农历先进还是公历先进呢?
阴历是农历吗
阴历是农历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 ,由于农历本身含有节气概念,所以农历是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 ,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阴历也被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 ,辛亥革命后改用西方太阳历,现代叫法的农历属阴阳合历。
阴历是农历吗
阴历在中国传统历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演变过程中 ,与干支历中二十四节气结合形成了农历(汉历),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 。虽然阴历 、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 ,传统上使用的农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阴历。
阴历是农历吗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球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 ,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 ,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时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27.32日),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谓之“恒星月”。
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绕日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 ,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 ,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29.53天),谓之“朔望月 ”,习俗所谓一个月 ,即指朔望月而言 。
农历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直到今天,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 ,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在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科学的角度,也不好分辨农历和公历的先进 ,只能说农历更适合中国使用 。
农历的科学性
农历是中国独有的历法,也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古代历法。农历也被称为殷历 、古历、汉历、夏历和旧历等。我国的传统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它是阴阳历,现被叫做“农历” ,准确说应该叫做“汉历” 。
为什么最正统的叫法是汉历呢?
汉历来源于汉武帝时议造的《汉历》以及清康熙御制《汉历大全》。汉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从这个角度上说 ,汉历有了其优势 。它比较好地协调了太阳 、月亮的周期,实现了阴阳合一,是世界上最科学的天文日历之一。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 ,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 ”成分 ,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 ,而是阴阳合历 。
公历的全球化
公历是阳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现在的公历已经成为了全球统一的历法,可以说它是最具权威性的历法 。
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
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 。公历的前身是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的基础的 ,要求历法年同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基本符合。它的要点是定一阳历年为365日,机械地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或31日(近代的公历还有29或28日为一个月者 ,例如每年二月),这种“月”同月亮运转周期毫不相干 。但是回归年的长度并不是365整日,而是365.242199日 ,即365日5时48分46秒余。阳历年365日,比回归年少了0.242199日。为了补足这个差数,所以历法规定每4 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日 ,为366日,叫闰年,实际是闰一日 。
其他历法
在中国 ,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 ,每60年为一个周期。
根据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历法,但不足为凭。帝尧时代有粗疏历法的传说 ,可能还稍有根据,据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典籍《尚书·尧典》所载,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官员到东 、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星象 ,用来编制历法 、预报季节,但有关历法的材料至今尚未发现 。
成书年代不晚于春秋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夏小正》按12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了当月星象、气象、物候,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和其他活动。由《夏小正》给出的记述可以推知 ,夏代历法的基本轮廓是,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除二月、十一月 、十二月之外 ,每月均以某些显著星象的昏、旦中天,晨见、夕伏来表示节候,这虽然不能算是科学的历法,但称它为物候历和天文历的结合体可以的 ,或更确切地说,在观象授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周代在继承和发展商代观象授时成果的基础上,将制订历法的工作推进了一步 。周代(大允是春秋中叶 ,即公元前600年左右)已经发明了用土圭测日影来确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等重要节气的方法,这样再加上推算,就可以将回归年的长度定得更准确了。
《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由于汉武帝下令造新历是在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 ,故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并规定以十二月底为太初元年终,以后每年都从孟春正月开始 ,到季冬十二月年终 。这部历法即叫做《太初历》。这部历法朔望长为29又43/81日,故称八十一分法,或八十一分律历。
之后中国的历法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时期 ,即
1)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
2)中法时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到清代初期改历为止 。这期间制订历法者有七十余家,均有成文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诸家历法虽多有改革,但其原则却没有大的改变;
3)中西合法时期:从清代期苏会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新法历书》到辛亥革命为止;
4)公历时期:辛亥革命之后 ,于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利历(即公历,又称阳历),即进入了公历时期;
玛雅历法
玛雅文明 ,是古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 、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5个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惟在天文学 、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 。玛雅人有一套复杂的历法——以太阳历 、太阴历、和卓尔金历为基础。
太阳历:玛雅人精确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日,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日 ,误差仅为0.0002日,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
太阴历:即金星历。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日的金星历年 ,现代人测算为583.92日,误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 。
卓尔金历:卓尔金历以20个日名以及13个日数构成的trecena周期组成260个独立的日子。每个日期皆依序标上从1到13的日数 ,接着又从1重新开始算起。此外,每个日期还依序标上了20个日名 。玛雅人认为每个卓尔金日都有其所影响事物的象征,玛雅人有个称为日期保管者(daykeeper)的萨满祭司,借由研读卓尔金历预测未来。当小孩出生时 ,日期保管者会解析卓尔金历以预测小孩将来的命运。
关于“我国农历一年有几个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曼柔”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我国农历一年有几个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农历一年有几个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年有十二...
文章不错《我国农历一年有几个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