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亭的早年经历

网上有关“武亭的早年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武亭的早年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武亭于1905年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镜城郡,在汉城长大,他的真名叫金武亭。由于家境不好 ,他在汉城一直是半工半读,以微薄的工薪来维持学业和生活 。在14岁那年(1919年),他参加了著名的“三·一”反日爱国运动 ,这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而后考入了当时朝鲜最好的中学——中央高普(Seoul Central High School),考虑到他的家境,这相当不容易。他在这里结识了汉城的高丽***组织的***吕运亨(Yo Un Hyong ,1885—1947),并深受其影响,为了从事革命活动 ,他在1923年退学 ,时年18岁 。同年3月,为了寻求复国的途径,他渡过鸭绿江来到中国 ,经东北到了北平。恐怕他当时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将要在这个古老的国度呆上20多年的时间。(注:高丽***是著名朝鲜独立运动者李东辉于1921年5月在中国上海组建的马列主义思想团体,成员主要是知识分子)

他首先进入文化大学 ,学习汉语 。1924年进入北方军官学校(一说是东北讲武堂),学习炮兵专业。当他还是一名军校学生时,他参加了中国北方军阀之间的南口之战 ,不久又在攻占天津时立了功。 毕业后,被任命为炮兵上尉 。他的军事才能过人,年仅22岁就成了炮兵中校。1925年 ,他20岁时,他加入了中国***,当时 ,该党还只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党 ,不过,由于吕运亨的影响,显然这也是他的必然选择。随后 ,他放弃了在军阀部队里的军籍,参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和北伐战争 。1927年,蒋介石镇压*** ,对他也下了逮捕令,他被迫转入地下 。他的秘密地下活动,使得蒋恨之入骨 ,屡屡悬赏缉拿。他又转到汉口继续工作,不久在武昌被捕并被判处死刑。可是,在武昌 ,有一万多名中国学生进行了示威游行,反对蒋的白色恐怖政策,并要求释放武亭和其他政治犯;加上武昌法院的法官中 ,有他的同志等原因 ,方得以逃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 。

在上海,他重新开始做***的政治工作。1929年他作为组织者之一参加了上海工人暴动,他虽然是外国人 ,但由于他的军事才能,被推举为总指挥。起义被镇压后,他被英国人逮捕 ,同年10月10日,被判刑2个月(这种象征性的判罚颇为耐人寻味) 。获释后,他到了香港。此后辗转回到内地 ,参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即土地革命)。他先是在彭德怀将军的麾下,由于红军在攻克湖南岳州后缴获了一些七五野炮和山炮,武亭有了用武之地 。根据《彭德怀自传》称:“占领岳州后 ,英、美、日兵舰仍如黄石港一样,很猖獗,对城岸乱轰。我们隐蔽地架好了炮(当时 ,还只有我自己和一个朝鲜同志武亭会用炮) ,待敌舰逼近时,还击了几十炮,大概十发以上打中了兵舰 ,从此它们不敢抵岸射击了。 ”这是有关于武亭在中国红军里最早的作战经历,虽然记载简略,但是显然战果辉煌 。 红三军团于1930年7月31日在湖南平江成立了军团山炮连。当年的老炮兵回忆称武亭于这年年底 ,从苏联学习炮兵技术回国(这尚无更多史料证实),先从事炮兵教练工作,后来成为该连第三任连长。1931年5月 ,红军中央军委炮兵团(有资料称是炮兵营)在江西陂头成立,由于首任团长有失职行为,武亭于这年6月成为该团第二任团长 。在红军时期 ,战功赫赫的武亭升迁很快,最后竟进入中国***军事委员会,对于一个没有政治后台的外国人来说 ,这的确是破格的晋升 。

从1930年12月到1934年10月 ,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五次进攻,到最后,中国***的苏维埃区的大部分 ,被蒋的军队所占领。

中国***为寻求从江西瑞金到达附近的安全地带,决定转移根据地。这就是有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从1934年10月14日开始 ,1936年12月12日到达延安的大行军 。武亭作为中央军委直属的炮兵部队指挥官,是典型的救火队,不论是在进攻 ,还是在断后时,都广泛地担任了火力支援任务。一名老红军撰写的《罗元发回忆录》就曾提到过他的工作性质:“11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分四个纵队从新安 、全州之间渡湘江 ,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这是长征开始以来一次最紧张最激烈的湘江战役 。我们五师奉彭德怀军团长的命令,以急行军日夜兼程每天100余里 的速度,抢占湘江渡口。……师首长告诉我们 ,军委炮兵营武亭同志带领的炮兵营和你们一起完成这次任务 ,他会用火力支援你们。”不久武亭出任军委纵队第三野战梯队司令,指挥包括炮兵营、工兵营、运输第一大队和附属医院在内的技术兵种,后又改任红三军团炮兵营长 。 关于武亭在长征中的重要作用还见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根据彭德怀的狱中自述 ,那时人们愈来愈担心两支红军队伍之间会发生冲突。……他担心会和第一军团失去联系。据他说,由于没有向导,第一军团在俄界附近被困了 。因为密码已经更换 ,他无法进行联络。他编了一本新密码,交给了武亭——一个可靠的朝鲜族党员,还给了他一个指南针 ,让他去同林彪和聂荣臻去联系。聂荣臻记得,当时第一军团根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接到的唯一电报就是原地待命 。”显然武亭深受彭德怀的信任 。

长征是一日也不休息的先后与蒋介石军队经过大小500余次战斗的饥饿困苦的行军。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是:当长征开始时 ,这支红色军队中还有30余名朝鲜革命者,但是在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了武亭和杨林两个人 ,而杨林也在不久之后的战斗中牺牲了 ,因此,武亭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武亭曾对一个知心朋友说:“长征结束后,我们于1936年2月渡过了黄河 。那时 ,杨林和我是仅有的两个朝鲜军官。杨被挑选出来担任一支强渡黄河的突击队长,这是一个敢死性的任务。突击队冲过了河并建立了滩头阵地,但是杨被子弹击中了 ,那时的医疗条件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他忍受了整整一天后,在痛苦的折磨中死去了。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杨林英勇的牺牲却挽救了武亭的生命。武亭回忆说:“杨林牺牲后 ,彭德怀在党委会上发言:‘太多的外国革命者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牺牲了 。如果我们继续让他们在中国死去,还会剩下谁来为他们祖国的革命事业战斗呢?我们无法为那些已经死去的同志做些什么,但是我们不应该再浪费外国同志的生命了。’在彭的呼吁下 ,军委下了休息命令,让我进行学习研究。”这时,武亭正被胃肠病的恶化折磨着 ,彭救了他的命 ,所以两人成为了终生的朋友和同志 。

1936年的余下日子里,武亭在红军大学进行战略学和党的工作研究。而后,他一面在红军大学学习 ,一面在军官学校上课。从红军大学毕业后被任命为八路军总司令部作战科长 。1937年底,在接受了重组八路军炮兵的任务后,他作为八路军总部炮兵处主任建立了八路军的炮兵部队 ,并于1938年初出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长 。在红军中,武亭作为炮兵的最高权威,是人所共知的。 武亭再次由于过度疲劳 ,健康受到损害,司令部再次命令他休息。在康复后,他担负了新的任务 ,负责集中为了寻求对日作战而来到延安的朝鲜青年,着手朝鲜义勇军的建军工作 。即以土地革命时期尚存的十余名朝鲜革命者为骨干,把来延安的朝鲜青年 、抗日军政大学毕业的朝鲜青年、还有在东北活动过的、在莫斯科学习过军事之后来到延安的青年全部集中起来 ,实施了彻底的训练。1939年到了八路军前方司令部所在的晋东南 ,和八路军一起参加抗日战斗。朝鲜人自身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 。1941年1月10日,朝鲜独立同盟的前身——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终于成立了,武亭担任会长 ,是年6月,原属于重庆系统的朝鲜义勇队部分成员先后投奔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武亭把他们编为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 ,与八路军一起作战。8月,在山西桐峪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成立了朝鲜义勇队干部训练班,武亭担任校长 ,专门培训从事抗日武装斗争的军事干部。接着,又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朝鲜青年干部学校和朝鲜武装宣传队 。在10月26日召开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上,武亭的画像作为外国抗日领袖之一同毛泽东并列。

国际上史学家一般都认为此时的武亭已经离开八路军了 ,但中国的一段记载表明并非如此。在关于延安大生产时期开发南泥湾的资料中叙述道:“1941年1月末2月初,中央军委直属炮兵团团长武亭率领两个营开进南泥湾 。大约用了半年时间,从榛莽丛中开出了一条6米宽的公路。以后南泥湾的粮食 、副食品、工业品都是经过这条路 ,源源不断地运到抗日前线的。武亭团长率两个营克服了缺粮食、无房住等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 、四月份就在开出的荒地上种上了庄稼 。这以后不久,王震率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使垦荒队伍迅速扩大 。以后许多部队及边区政府、中央军委等单位也相继开进南泥湾 ,形成了开荒热潮。”

由此可见,虽然武亭已经被外界认为是朝鲜反日力量的一派***,但在中国***和八路军中 ,他的地位并没有什么改变,仍然是一名普通的***员和八路军将领。中共让武亭负责组建朝鲜义勇军,其原因可以解释为:作为广泛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示范 ,从而保证从国民党政府麾下拉来更多的朝鲜人,同时,在对日本军队中的朝鲜士兵中做宣传时也仅在于此 ,朝鲜问题专家司马路说,周恩来对中朝关系的未来具有很深远的关心 。事实证明,武亭的传奇形象具有广泛的号召力 ,原来在国民党控制下的朝鲜义勇队有89%的成员从洛阳、重庆等地辗转来到太行山。他们被编入华北支队的各个分队 ,分别前往冀鲁豫 、晋察冀 、太行山等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和瓦解日军的斗争,并参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建设活动。 武亭和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的威望越来越高 ,朝鲜著名的独立运动领袖金枓奉也慕名从重庆前往太行山;远在国内的吕运亨也派自己的联络员金命时(Kim Myong Shi,武亭的恋人)从汉城来到延安和武亭会面,商讨联合建国问题 。

事实上 ,武亭的名字甚至传到了克里姆林宫。1941年7月,斯大林派遣一架飞机到延安,准备接武亭到苏联 ,名义上是仰慕武亭非凡的火炮技术,希望他前去指导苏联的炮兵部队(这个借口可真够蠢的)。但是毛泽东鉴于半年前的“皖南事变 ”,担心蒋会阻止这次旅行或制造事端 ,为了安全起见,没有让武前往苏联 。虽然没有成行,但是斯大林派飞机的事件无疑大大提高了武亭在国内外的声望。

1942年7月11日 ,华北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成立。作为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和义勇军司令的武亭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特别是在组建义勇军方面 。他辞去了炮兵团长的职务,专心训练和指挥这支还很弱小的队伍,相信终有一天会率领他们光复自己的祖国。而当时很少有朝鲜人从义勇军身上看到朝鲜独立的希望 ,他们认为朝鲜还会被占领许多年。但是武亭是乐观的,他坚信朝鲜的独立指日可待,因此从1937年开始就尽力经营他的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 ,武亭希望独立以后的朝鲜是一个所有爱国党派联合执政的国家,这显然是受到当时尚且弱小的中国***建立联合政府的构思的影响 。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在延安的朝鲜***人中左派如崔昌益等人的坚决反对,由于独立同盟的政治领导权主要掌握在左派手中(武亭只负责军事) ,同盟未能就武亭的意见达成共识,这的确让人感到遗憾。1944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的覆灭已经是很明显了 ,武亭预见到苏联会设法控制朝鲜,此时,他更加痛惜在黄河岸边牺牲的杨林 ,杨林会说流利的俄语 ,意志坚强、足智多谋,他相信杨林能够处理好同苏联人的关系。此前,在他的建议下 ,朝鲜革命军政学校的全体成员自1月底起,从太行山出发,行军2000里 ,穿越日军三道封锁线,于4月7日抵达延安 。这只是一个开端,华北的朝鲜革命者逐步集中到延安 ,进入军政学校学习,为迎接祖国的光复做准备。 1945年12月一个寒冷的日子,一列老式的蒸汽机车把70名旅客带到了平壤火车站。在这些旅客中 ,有武亭、崔昌益(Choe Chang Ik) 、韩斌(Han Bin)以及其他来自延安的朝鲜独立同盟干部 。没有激昂的音乐,没有飞舞的彩旗,也没有热烈的人群来欢迎这些回国的革命者。只有几个接待人员上来和他们握手 ,没有寒暄就匆忙地让他们上了等待在车站的卡车 ,并迅速消失在黑色的夜幕中。苏联人并不欢迎他们,并曾一度阻止他们进入朝鲜,直到他们答应苏联将“非武装地”、“以个人身份”回国——不是以军队或政党的身份 。更糟糕的是 ,他们的主力不得不留在中国,并卷入到中国的内战中去。

那是在1945年8月11日,八路军的朱德总司令签署命令 ,着武亭、朴孝三(Park Hyo Sam ) 、朴一禹(Park Il Woo)率领朝鲜义勇军迅速北上,配合苏联红军光复朝鲜。但是日本三天后就宣布投降,使得这支军队失去了解放自己祖国的荣誉 。日本宣布投降两天后 ,武亭带着100多名将士从太行山(朝鲜义勇军的主要根据地)回到延安,着手准备回国的旅途。武亭和其他干部为回国做了一些准备,但是由于时间仓促 ,基本上没有什么回国的详细计划,只是简单地规定在哪里集中然后出关,回朝鲜 ,每个人都很兴奋而又紧张 ,毕竟,他们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回国,而年长的已经在国外待了20多年了。

一支300人的先锋队于1945年9月5日从延安出发 ,接着是妇女和儿童,在到达东北后已经增加到3000余人,都来自各个敌后根据地 ,他们只有两辆装载补给品的马车,武亭和金枓奉(Kim Du Bong)以及其他少数人有坐骑,但是大部分人只能用双腿来进行这漫长的行军 。在60多天的艰苦跋涉后 ,队伍到达了沈阳,这时已经是1945年11月初了,干部们住进了兵营 ,而其他人则分散到居民家中休息 。11月7日,义勇军在一所朝鲜人学校召开了朝鲜义勇军军人大会,武亭告诉成员们与苏军交涉的结果:只有少数干部被允许回国 ,而其余的人按照中共东北局的指示 ,编成七个支队(实际成立了四个),一面继续参与中国革命,一面等待回国的机会。第一支队很快在南满成立 ,指挥官金雄(Kim Woong)、方虎山(Bang Ho San)和崔仁(Chu Yol);第三支队在北满成立,指挥官李相朝(Lee Sang Jo)和朱德海(Chu Duk Hae,1911—1972);第五支队在延边成立 ,指挥官李益星(Lee Ik Sung)和朴一禹(Park Il Woo);第七支队在吉林成立,指挥官朴勋一(Park Hun Il)和崔明。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陆续以个人身份或小规模地回到了朝鲜 。

回国干部团于1945年11月20日抵达中朝边境城市安东 ,但是他们没有得到进入朝鲜的许可,到平壤向苏联人申请入境许可的武亭被告知他们只有无武装、并以个人身份入境,显然 ,武亭没有选择。10天以后,他们渡过鸭绿江到达新义州,苏联人为他们安排了一列火车 ,将他们送到平壤。就如前一幕所介绍的 ,他们被卡车送到太平洋旅馆暂时安顿下来 。这时的朝鲜独立同盟***们,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里:他们对平壤的政治氛围一无所知 、他们没有未来的计划,最重要的是 ,他们没有军队,在自己的国家里,他们就象一群过客 ,只能等待苏联人的安排。有些人陆续被安排了职务,离开了旅馆;但大多数人还留在旅馆里,等待他们不可知的命运。一天 ,金日成和一位苏联上校来到旅馆,与崔昌益等人会谈 。金日成告诉他们,美国军队占领了南朝鲜 ,而且不打算离开,还谈到了将如何安排他们。到1946年1月,最后一位归国者终于被安排了职位 ,离开了这所旅馆。 武亭是朝鲜人民的英雄 ,但是在苏联人看来,他是个讨厌的家伙 。苏联对武亭和他的义勇军非常冷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他不熟悉 ,而他却又享有很高的声望,苏联人比较热衷于由文人而不是军人来担任朝鲜的领导职务,即使非要选个军人不可 ,他们也宁愿选比较熟悉的金日成。在武亭回国之前,1945年10月28日,新成立的北朝鲜五道行政局选举中 ,武亭被选为第二号***——行政局副委员长(第一号***是民族主义者曹晚植),武亭担任这个职务直到1946年4月,在这个月的选举中 ,他被排挤出领导层,与武亭同时回国的著名学者金枓奉被“选举 ”为第一号***,而金日成当选为二号***。武亭则被派去担任人民保安干部学校的炮兵教务长 。1948年 ,他被任命为第二人民保安干部学校的校长 。(注:人民保安干部学校不仅是培养朝鲜军事干部的学校 ,也是当时还未公开的朝鲜人民军的司令部,所以武亭的教务长职务实际上就是人民军的炮兵司令)

武亭非常缺乏政治斗争的技巧,或者准确地说 ,他并不擅长争权夺利。由于为人刚直,所以还在延安的时候,他就多次因为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独立同盟的其他***发生过冲突 ,以致于他与大多数独立同盟干部不和,很多人非常讨厌他,最后中共为了避免内斗 ,不得不让他专门负责义勇军,而把独立同盟的政治领导权交给比较和蔼的金枓奉。当他担任第二号***时,他又受到广泛的指责——把中国来的干部安排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而排斥国内的以及来自金日成游击队的干部 。当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首相金日成和副首相朴宪永(Park Hyon Yong )都有自己的政治集团,在夹缝中的武亭更加失意了。在1946年的一次干部会议上 ,武亭压抑已久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他扯开自己的衣襟,向震惊的观者展示自己的枪伤弹痕:“看看这些伤痕吧,这都是我为了朝鲜而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你们现在只赞美另一个人(指金日成)呢?”很显然,这种感情上的发泄对他的政治生涯是极其有害的。 1948年2月,朝鲜人民军成立 ,武亭正式担任炮兵总司令,中将军衔 。同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武亭被任命为民族保卫省副相(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仍兼任人民军炮兵司令。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7月10日 ,因为计划执行不顺利,武亭接替金光侠任第二军团军团长,平壤希望这员红军虎将能够挽回局面。武亭一面反复地以局部包围、迂回和切断退路等手段将据守小白山中的美国第八集团军击退 ,一面前进 ,7月末前后进至金泉——尚州——醴泉——安东——盈德,准备抢渡洛东江 。当美韩军队构成了釜山防御圈后,金日成元帅看到从美国本土来的增援部队即将到达釜山的情况 ,便前往位于忠州南侧水安堡的前线总司令部,下达如下战斗命令:“在朝鲜解放第五周年纪念日的8月15日以前,必须夺取釜山。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 ,渡过洛东江占领釜山”。

通过与美国人近一个月的较量,武亭深知人民军和美军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对“八月攻势 ”很不以为然 。但是金日成固执己见(实际上也有背水一战的意味) ,任命武亭为人民军东线司令官,指挥6个师担任八月攻势的主攻任务,从金泉北侧向盈德展开 ,计划占领大邱、永川 、浦项。具体计划为:

第15师:在善山附近渡河,经游鹤山进攻大邱。

第13师:在洛东里附近渡河,经多富洞进攻大邱 。

第1师:迅速占领军威 ,在第13师左翼配合进攻大邱 。

第8师:迅速击破义城之敌 ,进至永川,尔后准备向庆州或大邱进攻。

第12师:插入太白山脉,迅速推进到浦项 ,尔后准备经延日或庆州向釜山进攻。

第5师:迅速夺取盈德后进至浦项,尔后协同第12师准备向釜山进攻 。

另外,武亭还特别命令第766游击团从蔚珍出发 ,破坏安康里桥(架设在安康里东面兄山江上的桥梁)和清道道)。

战斗从1950年8月5日一直持续到1950年8月24日,虽然人民军解放了盈德、军威,并一度占领倭馆 ,人民军的炮弹已经落到了大邱市内。第12师最为成功,将韩3师的1万多人团团包围在浦项,但是由于无法封锁海面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韩国人大摇大摆地从海上撤走 。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在山岳地带作战和联军的空袭严重妨碍了后勤工作,东线的人民军部队部队自1950年8月12日以后没有补给一粒米 ,而且在山峦重叠的当地征收不到给养 ,所以从15—16日以后就没有行动的能力了;有时候甚至为了获取弹药而不得不强行实施勉强的作战。武亭曾寄予厚望的第766游击团,没有按命令执行规定破坏清道隧道以截断联军后路的任务,原因是“第766团团长认为‘分散渗透也不能保持战斗力 ,因而不能突破南朝鲜方面的警戒网。所以,必须作为正规部队实施突进, ” 。结果使这支擅长游击战的队伍由于在安康里走廊实施正规作战遭到重创 ,愤怒的武亭因而将该团解散,并入第12师。在联合国军优势的火力(人民军称其为“残暴的毁灭性战术”)和兵力不断反扑下,缺乏后劲的人民军不得不退到洛东江右岸。

八月攻势先胜后败 ,人民军心有不甘,想再进一步向前推进,并准备了九月攻势 。客观地看 ,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北朝鲜军队的兵力已经到了不宜发动攻势的限度,除侥幸之外是不能期待胜利的 ,简直是赌徒的孤注一掷。这次武亭所部仍然担任主攻 ,他的计划为:

第3攻击集团(第1师、第3师 、第13师和第105装甲师主力)

突破美第1骑兵师和南朝鲜第1师防线,占领大邱。

第4攻击集团(第8师 、第15师、和第17装甲旅)

突破南朝鲜第6师和第8师防线,占领河阳和永川 ,尔后向大邱或庆州突进 。

第5攻击集团(第5师和第12师)

突破南朝鲜首都师和第3师防线,占领浦项洞和延日机场,同时准备由庆州走廊向釜山突进 。

9月2日夜 ,武亭指挥所部开始大规模的夜间进攻,战事开局非常顺利,特别是第12师表现突出 ,接连击溃韩国首都师和第5师,在联军的东部战线上撕开了一个约12公里的缺口。到1950年9月5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韩国第3师也相继败下阵来 ,浦项洞被占领;8日,永川也被占领;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和韩国军队司令部都从大邱撤向釜山。但是,由于西线的人民军遭到挫败 ,所有的压力都突然集中到了东线 ,武亭开始支撑不住了,正当他竭力抵挡来自四面八方的反扑时,1950年9月15日 ,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开始,南方的人民军的灾难降临了 。

人民军不得不撤退。一接到大撤退的命令,深悉游击战之道的武亭在安排了各师的撤退路线后 ,就切断了所有的无线电联系,结果不但美国人,就是平壤也不知道他去向何方。所以 ,他位于韩国安东的司令部未受多大挫折便经原州回到了三八线以北的金化,他部下的几个师除了第13师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外,都比较顺利地回到了北方 ,并保留了骨干力量 。但是,这一必要的行动却让平壤颇为恼火,因为他们很长时间失去了他的消息 ,苏联顾问就曾公开批评这一“个人主义”倾向。接着 ,他被命令保卫平壤,但他手下只有两个不足万人的预备师团,武亭不甘心被围歼或当俘虏 ,他在政府北撤后只做了比较轻微的抵抗便率部撤走。从后来的结果看,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联军已经准备用空降团来截断他的后路 ,由于撤退的及时,只有最后的一个团受了损失 。但是轻易放弃首都的行为无疑将严重打击他的声望,再加上其他一些小节 ,例如他任命官员未经过正常的行政审批手续等。最后,他被调职,担任一个预备军团——第七军团的军团长 ,对一个军人来说,这意味着失宠。1950年12月21—23日的朝鲜劳动党二届三中全会上,他因为“战争中的严重错误 ”受了处分 。凭武亭的个性 ,他必定会觉得愤懑不平 ,也许就是因为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双重失意,才造成了他后来的悲剧性结局。 当第七军团驻扎在满浦时。一天,武亭带着一位受伤的军官来到医务所 ,他是武亭在八路军时期的部下 。武亭要求正在忙碌的医生立即来照顾他的朋友,那位倒霉的军医刻板地告诉武亭:伤员很多,他的朋友必须排队等候 。这一“傲慢”的态度激怒了武亭 ,他掏出手枪当即把医生打死。这一罪行是严重的,他立即被解除了指挥权,后来又被开除军职。不久以后 ,他在长征时期的旧疾胃溃疡剧烈发作,正在朝鲜指挥中国志愿军的彭德怀立即把他送到东北最好的医院,由罗马尼亚人在长春开设的一家医院 ,但是已经无力回天了 。武亭最后的愿望就是能够死在他的故土——朝鲜,于是,在1952年10月 ,他被接回朝鲜 ,不久以后,在一间普通的军人医院里去世。他死后,朝鲜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故乡》是李箕永的作品 ,李箕永,生于1895年,卒于1984年 ,是朝鲜现代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优秀代表、杰出的创始人之一 。《故乡》,反映了“卡普”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也是朝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在朝鲜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乡》取材于30年代前后的朝鲜农村现实生活。作家在《给<故乡>读者》一文中曾说过:

这部作品,佃农们——元德村农民们反对地主恶毒榨取的斗争是基本的故事梗概 。同时,我把这个农民的斗争和城内丝织工厂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企图反映工农联盟的思想。

站在他们斗争前列的是他们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金喜俊。我企图通过这个主人公的形象创造出一个出身于农村的新型知识分子,也企图描写元德村农民们在他的领导下怎样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处境和力量,以及他们怎样投入了火热的斗争 。

作者在《故乡》中 ,通过元德村的矛盾和斗争 ,真实地表现了20 、30年代朝鲜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一方面,愤怒地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同朝鲜封建地主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强行采取“土地调查 ”、“大米增殖”、“供出粮食”和“征用民夫 ”等罪恶手段对朝鲜人民进行政治迫害和经济掠夺的罪行,无情地揭穿了亲日派地主及其代理人 、二地主安承学虚伪面孔和豺狼本性。

另一方面,又广泛地描写了朝鲜农村的巨大变化——革命思想的深入人心、农民群众的迅速觉醒和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 ,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朝鲜农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金喜俊所领导的有组织的抗租斗争在丝织工人支持下所取得的胜利,正是当时朝鲜工农革命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的艺术反映 。

《故乡》中突出描写的主人公就是革命知识分子金喜俊。他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的忧国忧民的新型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在东京的学校毕业之后,他满怀着爱国热情返回祖国 。当他目睹元德村农民惨遭压迫和剥削的苦难处境时 ,深感朝鲜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他热血沸腾,一心想要同故乡人民“干一番事业”。他决心唤醒农民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当他发现:自己接触的“青年会”是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推行民族改良主义的组织时 ,曾一度陷入失望、彷徨和苦闷之中;但是,他深信:“光明拥有打退黑暗的威力,尽管是一星灯火 ,黑暗却不敢触犯它 。 ”他毅然同“青年会”分手 ,坚决到农民群众中去。

为了接近农民,他向农民学习铲地和插秧等各种农活,竭尽全力创办农民夜校和农乐队 ,想方设法 、不辞辛苦地团结和启发群众,努力提高农民的觉悟。他既善于团结青年农民,又能耐心启发老一代农民 ,不断发展和扩大革命农民的队伍 。但是,他决不高高在上,总是谦逊谨慎地为农民排忧解难 ,因而得到了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

他能抓住斗争时机,机智勇敢地发动和领导农民的抗租斗争和缫丝工人的罢工斗争及捐助活动 ,有力地支援了元德村的农民斗争,迫使二地主安承学不得不答应农民的要求,使抗租斗争取得了胜利。

金喜俊的革命经历生动表明;革命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的斗争活动相结合 ,就会产生不可战胜的力量 ,显示出革命的先锋作用 。

当然,这一形象的塑造,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如:个人力量描写得多,组织力量表现得少;无产阶级气质不足,小资产阶级感情有余;对学三的粗暴同他的一些谦逊的性格是矛盾的 ,等等。产生这些缺点,既有作家主观上的原因,又有当时无法克服的客观上的原因 ,不可苛求于作家。

二地主安承学是《故乡》中反动势力的代表 。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也是地主闵判书的凶恶管家和爪牙 。他靠高利贷和收租而成为村里的暴发户。他刚刚来到元德村时,本是一个毫无所有、一贫如洗的流浪汉。由于狡猾诡诈 ,善于钻营,在郡里弄到了一个雇员的差事 。

接着,这个人人唾骂的坏蛋又得到了地主闵判书的垂青和信任 ,让他成为地主的代理人。他到处催租逼债 ,为非作歹,人面兽心。他认贼作父,同日本警察勾搭起来 ,又是一个奴颜婢膝甘当洋奴的民族败类 。

《故乡》的艺术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

首先,他塑造了符合于时代要求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金喜俊 ,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金喜俊是作家早期创作同类革命知识分子的继续和发展 。作家曾说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给‘卡普’作家们提出了创作与运动的新形势相适应的主人公的光荣任务。《故乡》就是这一课题的回答。”应该说,这一光荣任务 ,首先由李箕永胜利地完成了 。

其次,《故乡》中生动地展示了朝鲜农村的民俗风貌。如:农乐队的歌舞、婚礼的欢庆和生日的祝贺以及其他民间习俗的描绘,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

再次,善于利用景物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借景抒情 ,把人物精神面貌和感情活动 ,通过自然景物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如:抗租斗争胜利的一章中的黎明的描写:

……灰黑色的云彩已经开始在天空的一角渐渐地散去,它仿佛向人们预告:光明就要来临…… ”这种景物描写是寓意深刻的,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斗争的胜利就在眼前 。

关于“武亭的早年经历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和艺天的头像
    和艺天 2025年08月29日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和艺天”

  • 和艺天
    和艺天 2025年08月2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武亭的早年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武亭的早年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武亭于1905年出生在...

  • 和艺天
    用户082907 2025年08月29日

    文章不错《武亭的早年经历》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称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