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斯堡(关于杜斯堡的简介)

网上有关“杜斯堡(关于杜斯堡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斯堡(关于杜斯堡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 。创始人为T.van杜斯堡 ,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见插图)。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 ,主张 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参加风格派的 ,还有匈牙利画家V.胡萨尔﹑建筑师J.J.P.乌德﹑诗人A.考克﹑雕刻家G.凡顿格洛等。在”抽象化与单纯化 ”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凡是缺乏明确与秩序的东西 ,都被他们称作是巴洛克 ,统统予以反对 。蒙德里安﹑杜斯堡等人的绘画,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 ,并在其间安排原色红﹑蓝﹑黄。凡顿格洛则把这种原则运用到雕塑中,与蒙德里安不同的是,他的作品是以数学的解析为基础的 ,由一些简单的立体单元,用垂直和平行的对称方式组合成一定的空间模式,风格派对20世纪上半期的建筑 ,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风格派不仅关心美学,也努力更新生活与艺术的联系 。在创造新的视觉风格的同时,它力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陶斯柏声称:“艺术……已发展成了足够强大的力量 ,能够影响所有的文化,而不是艺术本身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他看来,绘画和雕塑已不再是与建筑及家具不相干的东西了 ,它们都同属一个范畴 ,即创造和谐视觉环境的手段 。这种用艺术改造世界的思想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 。

风格派的作品虽然没有可理解的主题,常冠以“构图第X号”之类的名称。但这些作品有其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它们体现了大多数欧洲人民渴望和谐与平衡的心态。蒙德里安认为 ,只要普遍的和谐还未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那么绘画就能提供一种暂时的代替 。风格派出现于荷兰并非偶然,它与人类征服自然的“荷兰精神 ”和宣扬克制与纯洁的荷兰清教传统相一致。有人认为四四方方的田野、笔直的道路和运河这种人工的荷兰景色是风格派绘画中隐匿的主题 ,这种说法未免有些牵强,但风格派艺术确实以一种几何和精确的方式表达了人类精神支配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胜利,以及寓美于纯粹与简朴之中的思想。

代表人物

画家P·蒙德里安

里特维尔德

杜斯柏格

代表作品

里特维尔德于1919年设计的矮柜

风格派最有影响的实干家之一是里特维尔德 ,他将风格派艺术由平面推广到了三度空间,通过使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优美而具功能性的建筑与家具,以一种实用的方式体现了风格派的艺术原则 。里特维尔德8岁时便师承其父制作家具 ,20岁开始学习建筑,深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1911年他单独开设了一间家具店,1918年加入风格派。他一生设计了大量家具 ,其中红蓝椅无疑是20世纪艺术史中最富创造性和最重要的作品 。

这几件作品以其完美和简洁的物质形态反映了风格派运动的哲学 ,并向人们表明,抽象的原理可以产生出满意的作品。红蓝椅是风格派的典型作品,在艺术史上人们难以找到一件相比拟的作品能如此完美地体现一种艺术理论。它由机制木条和层压板构成 ,13根木条相互垂直,形成了基本的结构空间,各个构件间用螺钉紧固搭接而不用榫接 ,以免破坏构件的完整性 。椅的靠背为红色的,坐垫为蓝色的,木条漆成黑色。木条的端部漆成** ,以表示木条只是连续延伸的构件中的一个片断而已。里特维尔德曾这样说起过红/蓝椅:“结构应服务于构件间的协调,以保证各个构件的独立与完整 。这样,整体就可以自由和清晰地竖立在空间中 ,形式就能从材料中抽象出来 。”红/蓝椅既是一把椅子,也是一件雕塑,尽管坐上去并不十分舒服 ,但根据设计者的最初目的 ,它还是具有相当的功能性。几年以后,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一组吊灯),批量生产的灯管被小黑块固定住 ,然后悬挂起来,其中两支水平,一支垂直 ,由此创造了一件实用而全无矫饰的灯具。这种灯具后来被包豪斯广为采用 。

乌德勒支住宅楼层室内布置

1923年底,里特维尔德设计了荷兰乌德勒支市郊的一所住宅,这是他第一件重要的建筑作品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各个部件在视觉上的相互独立。通过使用构件的重叠、穿插以及使用原色来强调不同构件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开放和灵巧的建筑形象。室内陈设也体现了与室外一样的灵活性,楼层平面中惟一固定的东西就是卫生间和厨房 ,因而可以自由划分,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外部的色彩设计也同样用在室内 ,以色彩来区分不同的部件 ,又富于装饰意味 。这所住宅的设计可以说是蒙德里安绘画的立体化。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风格派的成立

1.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经历了十月革命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进入了苏联时期。这一时期俄罗斯在艺术上开始大放异彩 ,康定斯基 、马列维奇等人都是最为杰出的代表,诞生了对现当代艺术影响至深的至上主义、构成主义等艺术理念,而蒙德里安的荷兰风格派则将这些理念推向更深层次 。

2. 马列维奇 ,全名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是俄罗斯画家 ,至上主义(suprematism)艺术的奠基人。至上主义强调人的视觉感受的绝对至上,无论作品如何变化,最终带给观察者的是各种不同的感受 ,艺术家与其画那些构成丰富、颜色繁多的作品,不如从最基本的形态入手,找到人类最基本感受的元素。

3. 马列维奇主张以最基本的元素作为一砖一瓦 ,构建出拥有综合感受的画作 。他认为黑色是最基本的 ,其次是红黄蓝三原色,最后才是白色。因此马列维奇拥有很多刻画基本形态的画作,例如在白色画布上画一个黑色方块 、红色方块 ,甚至在钛白色的画布上,用锌白色画一个方块。

4. 马列维奇这些简单的画作,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是如果放在一起看,就能从中感受到马列维奇艺术思路的演进,更好地去理解至上主义 。在这些基本形状和构造之上 ,创作出综合性的画作 。

5. 马列维奇的代表作《至上主义者的构成》,由斜向的颜色各异的长方形组成,大小不一 ,比例不同,只有左下角有一个小的红色正方形,没有倾斜。这幅画展现了至上主义的精髓 ,每一个长方形对应的每一种颜色 ,都是感受的基本组成部分,以有机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产生综合的感受。

6.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 ,是一种非常核心的物理数学思想 。19世纪上半叶,数学家傅里叶提出了“傅里叶变换”,认为不管多么复杂的波形 ,都可以用正弦波和余弦波叠加表示。大千世界虽然有各种形态,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构成的 ,这就是马列维奇的基本艺术思想。

7. 马列维奇认为至上主义是比过往所有的艺术主义流派都高级的艺术,将艺术去掉各种表现形式,拆解成最基本的形态 ,回归到最根本的理念 。

8. 1922年,俄罗斯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在艺术上强调实用主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表面上看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是相对的 ,一个强调艺术无用,一个则主张实用价值,但其实是对立且统一的两种艺术风格。

9. 构成主义主张艺术应当具备功能性 ,去掉一切装饰,在观感上和至上主义一致,都是由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 。至上主义的表现形式都是绘画 ,而构成主义除了绘画,还涉及日常生活用品,主张抛弃传统的艺术材料 ,用更现代的材质,如金属、纸板、玻璃等进行创作。

10. 蒙德里安,全名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是一位荷兰画家,是荷兰风格派的创始人。从康定斯基开始 ,到马列维奇等艺术家 ,都是在寻求艺术理念上的一个答案,每一位艺术家做出的努力都更进一步,而蒙德里安和他的风格派可以说是找到了最优解 。

11. 蒙德里安的作品并不具备高超的技术含量 ,而是将马列维奇关于极简的艺术思想又向下推进了一步。他认为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还不够基本,在平面上表达最基本感受的元素只需要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条。在色彩上以红黄蓝白黑为基本色彩,填补在线条区隔的区域中 。

12. 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中还有一位代表性的艺术家——杜斯伯格 ,又被译为杜斯堡,全名特奥·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1883-1931) ,他的作品与蒙德里安的方格子接近,是对角倾斜于画面且没有边缘线条的格子 。(七巧板?)

风格派代表人物作品

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 ,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Bartvan der Leck) 、胡札(Vilmos Huszar)、雕塑家万东格洛(Ceorges Vantongerllo)、建筑师欧德(J.J.P.Oud) 、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等人。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 、建筑等诸多领域 ,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 ” 。它反对个性 ,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因而,平面 、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 ,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 。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对于风格派的这种艺术目标,蒙德里安更喜欢用“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一词来表达。他把新造型主义解释为一种手段, “通过这种手段 ,自然的丰富多彩就可以压缩为有一定关系的造型表现 。艺术成为一种如同数学一样精确的表达宇宙基本特征的直觉手段。”(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等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113页。)艺术的最终目的“不是通过消除可辨别的主题,去创造抽象结构 ”,而是“表现他在人类和宇宙里所感觉到的高度神秘 。”

蒙德里安及其伙伴们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有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风格》杂志。这份有影响的评论杂志自1917年6月16日创刊以来 ,为风格派的思想传播和作品汇合作出了很大贡献,风格派的名称亦源自于它。该杂志由凡·杜斯堡负责编务工作,蒙德里安是它的明星 。直至1924年 ,《风格》杂志一直是新造型主义的重要舞台 。随后 ,杜斯堡放弃了新造型主义的严格造型原则,而发表了基本要素主义(elementalism)宣言。他把矩形构图倾斜45度角,以追求一种更有动态的表现形式 ,这种斜线造型显然与蒙德里安所主张的直线相背离。同时, 《风格》杂志还发行增刊向达达开放 。随着阿尔普等人的加入,该团体变得松散而庞杂。这种“歪门邪道”惹恼了蒙德里安 ,于是,他在1924年在《风格》杂志发表最后一篇文章以后,便与之分道扬镳。以后的日子里 ,蒙德里安一如既往地探索新造型主义,直至离世;杜斯堡则去搞他的基本要素主义实验 。1928年, 《风格》杂志停刊。1931年 ,杜斯堡去世,杜斯堡夫人为纪念丈夫,于1932年出了最后一期专刊。不可否认的是 , 《风格》杂志对欧洲前卫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 。

风格派代表人物作品如下:

蒙德里安《构图》:从巴黎回到荷兰之后 ,逐渐抛弃了立体主义绘画的手法,认为“立体主义没有向表现纯造型的目标前进 ”。后来,蒙德里安逐渐把绘画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形符号 ,画中曲线逐渐消失,垂直和水平线逐渐占据画面的主体。1918一1919年间,蒙德里安创作了一系列矩形格子的作品 ,如《构图》系列 。

凡·杜斯堡《迈向集体结构之路》:杜斯堡在1923年在为《风格》杂志撰写《迈向集体结构之路》(Towards a collective construction)中,集中反映了他的设计思想,他认为“比例用来代替形式 ,综合代替分析,逻辑构成代替充满热情的思想,机械代替手工业 ,集体主义代替个人主义。

里特维尔德:1917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著名的红/蓝椅(Red and Blue Chair),以传统的折叠椅子为原型 ,抛弃了所有曲线因素 ,构件之间完全采用搭建方式,露出交头,除了框架用黑色之外 ,其余全用原色。风格派主张的绘画和设计语言,具有独特的美学理念 。

关于“杜斯堡(关于杜斯堡的简介)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钞明硕的头像
    钞明硕 2025年08月28日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钞明硕”

  • 钞明硕
    钞明硕 2025年08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杜斯堡(关于杜斯堡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斯堡(关于杜斯堡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钞明硕
    用户082812 2025年08月28日

    文章不错《杜斯堡(关于杜斯堡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称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