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英国、俄罗斯 、奥地利、普鲁士等的国家组成了反法同盟军共同抵抗拿破仑。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 ,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 。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罗马王以拿破仑二世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
4月11日 ,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 。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 ,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厄尔巴岛上。
扩展资料:
拿破仑的野心膨胀使他不满足于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他要令全欧洲服从法兰西的意志,由此他的自信越来越走向自恋。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 。拿破仑挥兵多瑙河 ,将奥军主力围困在乌尔姆要塞,迫使他们投降。接着他率军攻占维也纳,逼得奥皇弗朗西斯出奔奥尔莫乌茨;拿破仑引诱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与他决战,结果大胜联军。
由此 ,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 。拿破仑则乘机大肆瓜分欧洲领土。他把自己的兄弟与近臣们分封到这些地方去做国王大公,建立他的新欧洲秩序。
对于拿破仑的这些侵略行径,欧洲列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三年后 ,第五次反法同盟又告成立,结果再次被拿破仑率军摧毁了。
到1810年,拿破仑不仅是法国的皇帝 ,还是意大利的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 、瑞士的仲裁人,以及西班牙、荷兰、那不勒斯王国 、华沙大公国及其他附庸国的太上皇。为了进一步征服欧洲,拿破仑于1812年6月御驾亲征 ,率60万大军征讨俄国,他坚信战争会在1812年内结束。
但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元帅对拿破仑大军采取了主动撤退、坚壁清野的策略,在拿破仑逼进莫斯科时焚城三日 ,这使拿破仑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五个星期后,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军,没想到等着他的却是比库图佐夫更可怕的事情—俄国的严冬。
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及俄国正规军与游击队的不断骚扰中,拿破仑的60万大军彻底崩溃了。他只率2.7万残兵败将退回巴黎 。
拿破仑征战俄国大败而归 ,敲响了他命运的丧钟。1813年春,俄 、英、普、奥 、瑞典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经过半年多的交战,拿破仑大军终于面临山穷水尽的局面 。
1814年4月6日 ,在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拿破仑终于签署了退位诏书,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之后一年 ,他虽潜回巴黎,再登皇位,与联军作战 ,但这不过是英雄末路之举,只留下“滑铁卢 ”的败绩。
此后,他被遣送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度过他的余生 。他在那里过了六年无聊至极的日子,不断反省他一生的功过得失。据说有人送了他一本中国的《孙子兵法》,看得他大为惊叹,后悔没有早得到这本书 ,那样他就有可能打更多的胜仗。
人民网-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源于过度“自恋”
拿破仑在滑铁卢的最后一战
1815年2月26日,即拿破仑被流放10个月后,在1050名士兵的保护下 ,拿破仑登上小船逃离厄尔巴岛 。当拿破仑潜逃的消息传入维也纳,他已登上法国南部海岸。3月13日,维也纳和会宣布拿破仑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一星期后 ,拿破仑到达巴黎,人民予以热烈欢迎,纷纷与路易十八脱离关系。拿破仑不费一兵一卒重新掌权 ,路易十八逃亡比利时根特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历史上称作?百日王朝?,?百日王朝?的 *** 是在同年春末比利时一座高地上进行的一场战役。
欧洲再次爆发战争。整个欧洲大陆上,各国的新老士兵再次被武装起来 。英国迅速集结了94000人的兵力 ,由46岁的威灵顿公爵担任总指挥(威灵顿与拿破仑同年出生)。此外,英国还部署了13000人驻守在比利时各个要塞。威灵顿初期的战略目标是保卫新荷兰 。这个国是维也纳和会的产物,由原来的荷兰与比利时合并而成,接受荷兰皇室的统治。普鲁士也调遣了123000人(包括要塞的守军)进驻新荷兰 ,72岁的好战分子、陆军元帅布吕歇尔担任了这支军队的总指挥。奥地利、巴伐利亚 、撒克逊则集结了更多的兵力,部署在莱茵河上游的东岸 。俄军向莱茵河中游推进。瑞士及意大利北部的交界处同样也有军队集结。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法国西南边界也开始蠢蠢欲动 。盟军计划于6月底发起进攻。
离巴黎最近的是威灵顿的英军和布吕歇尔的普军,两国军队都驻扎在比利时。比利时曾是法国的附庸国 ,如果法军占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比利时将重新服从法国的统治。拿破仑进攻比利时的兵力共有128000人 。虽然盟军军队人数占优,但法军将其进行了分割 ,英普两军被封锁在了各自的阵地。拿破仑的作战方针简单实用。他采取的是?中心位置论?(他曾以此取得辉煌战绩),让军队从盟军中间突入,从而在内线受益 。从这个位置 ,法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一方敌军以致命一击;同时运用少数兵力将另一方军队压制在其阵地上;在一方取胜后,再集结兵力进攻另一方。巧的是 ,盟军的中部正是通往拿破仑的战略目标布鲁塞尔的要道。于是,拿破仑下达密令,在沙勒罗瓦悄悄集结兵力 。1815年6月15日,拿破仑的北进计划开始。拿破仑准备首先进攻普军 ,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巧合得是,法国军队经过之地,距23年前(1792年)法国革命军进攻比利时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有20英里 。在23年的战火中 ,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但是,从比利时平原到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从加勒比群岛到印度洋群岛 ,从埃及沙漠到俄国的冰天雪地,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欧洲大陆。维也纳、柏林和莫斯科的大街上曾驻满了法军,巴黎的小巷也曾驻满了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的军队 。现在 ,战争在比利时将再次爆发。对于在1792年春天参加过对比作战的士兵来说,这次战争只是上次战争的翻版。而事实上,到1815年为止 ,那年参战过的士兵多数已长眠地下,或者已卧床不起了。
然而,对一个老军人来说,此次战役非同寻常 。他在第一次反法战争中 ,在荷兰与法军交过手。现在,他准备再次战斗。他就是威灵顿 。1794年到1795 年,威灵顿在那次失败的弗兰德战役中担任营长(后提升为旅长)。后来 ,威灵顿去印度服役。回国后威灵顿指挥着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英国军队,于1814年侵入法国南部 。虽然威灵顿从未和拿破仑正面交过手,但他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正是威灵顿指挥英盟军队在滑铁卢布防。)威灵顿的英盟军队共有四个军组成:第一军 ,由荷兰亲王指挥;第二军由希尔勋爵指挥;骑兵军由埃不里奇指挥;后备军由威灵顿亲自指挥 。英军主力由非英籍士兵组成,包括英王德意志团,以及荷兰 、比利时、纳索、汉诺威和不伦瑞克的部队 ,他们多是新兵,缺乏战斗力,威灵顿对其缺乏信心。英籍士兵部分曾在西班牙战场上作战过 ,经验丰富;但许多也是新兵,毫无经验。
直到6月15日,威灵顿才搞清法军的动向 。但他没有马上下达命令增援即将受攻击的部队,他所担心的是 ,法军是否以佯攻诱使他撤离右翼防线(英吉利海峡),从而切断他与英格兰本土的联系。那天晚上,威灵顿与军官们参加了里士满公爵夫人举办的舞会。舞会结束后 ,他才下令英盟军队向卡特勒布拉推进,这正是沙勒罗瓦?布鲁塞尔公路的路口。威灵顿答应给普军援助,但他的犹豫使得英军无法于6月16日赶到有利位置 。
与此同时 ,法军度过位于沙勒罗瓦的桑布尔河。接着,法军兵分两路,继续北进。拿破仑把军队一分为三:左翼军 、右翼军和后备军 。左翼军由第一军(戴尔隆指挥)和第二军(瑞利指挥)组成 ,内伊为元帅。内伊是6月15日中午才从巴黎赶来的。他被称为?勇敢者中的勇敢者?,擅长于为部队殿后(事实上,他是法国大军最后一名从俄国撤退的将军) ,但他不擅于独立指挥,而这正是他现在的任务 。右翼军主要由第三军(凡达姆指挥)和第四军(杰拉德指挥)组成,由刚被拿破仑提拔为陆军元帅的格鲁希担任总指挥。格鲁希本人作为一名骑兵统帅曾取得辉煌战绩。历史学家认为,拿破仑对内伊和格鲁希的使用都是错误的 ,统帅的角色不适合他俩,而当时法军中还有其他有才能的军官 。拿破仑的后备军由第六军(罗博指挥,最小的一个军)和拿破仑的近卫军和后备骑兵组成。
布吕歇尔曾与拿破仑交过手 ,他期盼着与拿破仑的再次交手。普鲁士军队由四个军组成 。第一至第四军分别由齐森将军、普彻将军、齐勒曼将军与布罗瓦将军指挥,许多士兵来自于装备较差的后备役,也有部分是不满于普鲁士统治的德国兵。战事爆发前 ,撒克逊士兵就发生集体叛逃,队伍编制也随即取消。6月15日,齐森将军的第一兵团与法军遭遇 ,随即往林尼村撤退。林尼村是普军奉命集结的地点 。但是,布罗瓦的第四军留在了列日。布吕歇尔的总参谋长(格内塞尔伯爵将军)没有向布罗瓦说明情况的紧急,结果 ,布罗瓦没有作出即刻反应,第四军也因此在战事爆发时远离了普军主力。
?威灵顿公爵和布吕歇尔探知法军主力正向普军推进 。公爵提醒布吕歇尔,普军将遭受攻击。威灵顿命令英军骑兵部队 、荷兰军以及阿尔顿师在2点以前赶到卡特勒布拉。公爵表示,他将全力援助普军 。 威灵顿与布吕歇尔会晤观察员 ,索莫特伯爵,6月16日到1815年6月16日下午为止,布吕歇尔在林尼村的小河旁共集结了三个军的兵力(约85000 人) ,准备进行防卫战。齐森的第一军负责普军右翼防务(西侧),包括圣阿蒙村和林尼村。齐勒曼的第三军负责左翼防务(东侧) 。普彻指挥的第二军部署在高地的前坡,位于第一军的后方 ,他们将遭受法国炮军的猛烈攻击。拿破仑经过观察以后,意识到普军人数众多?这正是他想要的。他决定采取正面侧翼同时进攻的方式,彻底击溃普军 ,以调集兵力对付英盟军队 。
与此同时,威灵顿及其副手正向普军后方迅速推进,负责攻击法军左翼。然而 ,英军没有能够赶到援助普军的最佳的地理位置。他们大部分兵力仍在通往卡特勒布拉的路上,这是位于林尼战场西北7英里外路口的村庄。
14:30,经过一些耽搁,林尼战役打响 。法军后备军的骑兵部队负责牵制住普军左翼 ,而法军第三军则向普军右翼所在的圣阿蒙村发起猛攻。半小时后,法军第四军开始攻击林尼村。拿破仑本人带领近卫军作为后备部队,同时 ,他还命令内伊调集其侧翼部队对普军展开围攻 。而罗博军仍然滞留在西南数英里外的沙勒罗瓦,无法参战。巷战摧毁了整个村庄,炮火震耳欲聋 ,冲锋与反冲锋交织进行。战斗逐渐趋于残酷:士兵一旦被俘,马上被杀 。普军开始调集后备军投入战斗,而法军逐渐用炮火轰开了缺口。
18:00 ,拿破仑准备投入近卫军参战,以彻底突破普军防线。此时,一支身份不明的军队出现在法军左翼 ,引起法军的恐慌 。一小时以后,法军才探知这是戴尔隆的第一军,并不是威灵顿指挥的英军。第一军原本应到达普军右后方,此时却在普军左后方出现。法军主力在其身份确认以前 ,已向其推进 。这使得普军得到1小时的喘息时间,而拿破仑从侧翼围攻普军的计划落空。
19:00左右,拿破仑命令近卫军投入战斗。普军脆弱的防线一下子被冲破。普军的骑兵部队开始进行冲锋 ,为步兵的撤退赢得时间 。被称为?前进元帅?的布吕歇尔跨上战马,亲自参加了一次冲锋。但是,拿破仑近卫军方队摧毁了普军的骑兵部队 ,并开始了反攻。布吕歇尔的战马阵亡,他在黑暗中逃过一劫 。他的副官保护着他,最终把主帅送上了另一匹战马。在布吕歇尔冲锋时 ,普军由格内塞尔指挥。由于法军封锁了松布雷夫?那慕尔公路,普军正常情况下应向东北撤离,与布罗瓦将军的第四军会合 。但是 ,格内塞尔命令普军向北撤退,随时进行反攻。
黑夜降临,21:00左右,战斗结束。法军伤亡11500人 ,拿破仑因此没有下令马上追击普军 。普军虽然人数占优,但伤亡更为惨重,近12000人 ,还有8000人往东部溃逃(这些人大多数来自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地区,属法国旧部)。由于法军没有马上追击,伤亡惨重的普军在布吕歇尔率领下得以休整 ,于几天后再次参战。但在6月16日的晚上,普军对英盟军队的命运一无所知,他们唯一知道的是 ,英军没有支援他们 。
1815年6月15日,法军左翼军骑兵部队在卡特勒布拉南部一英里外与普博切尔将军率领的荷兰师遭遇。第二天,两军之间发生了一些小规模战斗。威灵顿于上午10点赶到这个路口。法军(内伊元帅指挥)没有向威灵顿的部队进攻 ,而事实上当时英军只有8000人的兵力 。于是威灵顿骑马赶往林尼与布吕歇尔进行会晤。天气炎热,人马行军十分困难,英军到傍晚才能在卡特勒布拉集结三分之一的兵力。但是,内伊元帅没有抓住战机 。14:00左右 ,瑞利的第二军才进驻阵地,准备进攻。在此之前,威灵顿已结束了与布吕歇尔的会晤。
在卡特勒布拉一役中 ,法军统帅显得过分谨慎 。他们知道,威灵顿往往会在隐蔽的地方埋伏一支奇兵。但过分的谨慎贻误了战机,军队行动过慢 ,没有占领路口这个战略要地。法军进攻一小时后,匹克敦师和不伦瑞克军队已从布鲁塞尔赶来援助荷兰师 。此前,荷兰师的两个旅迫于法军强大的压力 ,已开始后撤。法军的一支骑兵几乎冲破了英军位于路口的防线,甚至迫使刚回来的威灵顿匆忙逃避。他让92号高地上的英军士兵卧倒并停止开枪,他骑马一越而过 。同时 ,由拿破仑最小的弟弟热罗姆?波拿巴率领的步兵师将纳索军赶回了波索树林,但却始终无法在敌军援兵到来之前将树林北角的残余敌军悉数歼灭。
?
16日一整天里,内伊一直期待着戴尔隆军的支援。但是,拿破仑命令戴尔隆军前往林尼参战 ,这使他焦灼万分。而拿破仑那方面,则希望内伊一举拿下卡特勒布拉 。但英军源源不断地赶来,内伊无法取得优势。在没有考虑后果的情况下 ,内伊命令戴尔隆回到他的左翼军。这直接导致戴尔隆在6月 16日没有参加任何一方的作战 。由于在两个战场之间来回奔走,戴尔隆既没有完成拿破仑的作战要求,又没有完成内伊的作战要求。
关于“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书柳”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拿破仑失败...
文章不错《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