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农场有什么文化

网上有关“大池农场有什么文化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大池农场有什么文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民俗文化 。

大池农场民俗文化比较丰富 ,如英歌 ,在普宁,每逢春节、元宵以及喜事庆典,必有英歌舞表演。再比如嵌瓷 ,是潮汕地区富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和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艺术。再比如锣鼓标旗巡游,一种已经延续了500多年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和二月 ,有不同规模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锣鼓标旗队巡游 。揭西、揭东的锣鼓标旗巡游分别被列入第二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广东省大池农场于1959年12月创建,地处普宁市南阳山区北麓,西与揭西县坪上镇交界 ,东与普宁市里湖镇邻接。全场土地总面积2.5万亩,农场人口总数近万。农场下辖10个专业生产队 、8个行政村 。农场主要从事经营橡胶、茶叶、果树 、谷物等种植。天然橡胶种植是大池农场的主产业。至2016年,农场共种植橡胶树5500亩 。为培育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池农场还着力建设油茶基地。目前油茶种植面积达300亩。

普宁是哪个省的城市

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 ,声如磬” ,远销海外,令世人瞩目,宋代笔架山“百窑村”可证其昔日风采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 ,一些精明的民间艺人,面对陶瓷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许多碎瓷片,特别是那些有釉彩与花卉图案的彩瓷片 ,慧眼独具,变废为宝,开始创造性地利用它们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图案来装饰美化建筑。

清代中后期 ,瓷器作坊专门为嵌瓷艺人烧制各色低温瓷碗,这些瓷碗被彩以各种色釉,色彩浓艳 ,经风历雨而不褪色。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 、堆砌而成人物、花鸟、虫鱼 、博古等各种造型,皆寓吉祥如意、长寿富贵之意 ,主要用来装饰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 、垂带、屋檐、门额 、照壁等 。这时的嵌瓷技艺已经日臻成熟 ,形成了平贴 、浮雕和立体圆雕(俗称“圆身 ”)等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其中,平面或浮雕工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趁灰泥未干时直接组拼粘贴即可;但如果是立体嵌瓷 ,就要用铁线扎好骨架,然后先用筋灰塑成雏形,再在其表面嵌贴瓷片 ,人物的面部则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艺。如装饰庙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采用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装饰脊头、屋角头,多以人物为主 ,如《封神演义》人物或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多是花卉 、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常见的有麒麟 、狮、象、仙鹤 、鹿、梅花等 。在构图造型上,比较看重布局的对称 ,色彩运用则以对比色达到鲜艳明快的艺术效果 。

清代嘉庆《澄海县志》这样描述:“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 ,必极工巧。大宗小宗 ,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 ”可见清代潮汕地区兴建祠堂屋宇 ,人们注重装饰几乎是不惜巨资,倾力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潮州嵌瓷艺术美化建筑 ,在当时也就迅速风行起来,盛极一时,成为潮汕地区汉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这种风尚还被潮人带到东南亚各地,泰国曼谷到处可以见到清代由潮汕人制作的用以装饰寺庙、花塔的嵌瓷艺术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有人尝试制作供陈设观赏的“嵌瓷屏画” ,有挂屏 、立体件等。这类嵌瓷,从原材料的剪裁、造型的设计到颜色的搭配尤其注重精工细作,有的作品不但填色描金 ,还缀上玻璃珠、胶片等 ,看起来光彩夺目,成为潮汕嵌瓷艺术珍品 。如1951年,普宁嵌瓷艺人许梅洲 、陈云龙 、陈文江、钟玉俊、陈如逊 、黄启籍等 ,组成嵌瓷艺术研究组,并创作了《方十三罪行录》嵌瓷群雕,1958年又与惠来嵌瓷艺人合作 ,创作了《荆轲刺秦王》(挂屏)、《和平鸽》(立体件)等。自1962年始,潮汕的嵌瓷屏画成为一种特种民间工艺品被送到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吸引了不少外商的眼球 ,先后有美国、英国 、法国、加拿大、新加坡 、泰国、日本和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前来进行交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1968年以后,嵌瓷艺人对嵌瓷技艺进行了改革 ,主要有:用电炉代替原来的木炭炉烧制瓷片;用喷色代替原来的人工刷色;用电动研磨色料代替原来的手工研磨;嵌瓷人物头面,用专门烧制的瓷制品代替原来的灰塑工艺 。普宁工艺厂的艺人们还吸取了瓷塑技巧和浮雕特点,把原来由石膏铸成的人头像 ,精心改成瓷塑头像 ,使画面更加协调;在调色技艺上,他们大胆革新,创新了火焰红 、大铜绿、玉青、丁香紫 、正黄 、天蓝、结晶等多种色釉 ,使画屏中青的青翠欲滴,红的喷焰吐火,白的洁白如玉而显得清雅艳丽 ,晶莹透明,生动多姿,玲珑可爱。1977年 ,王春潮等艺人还创造了瓷雕分块镶嵌的新工艺,创作了青花浮雕《三星》插屏等新品种。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嵌瓷的制作效率和艺术效果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加强 ,更使潮汕嵌瓷声誉鹊起,身价倍增 。1972年嵌瓷《八仙》,新加坡商人订货达到400屏;许梅洲创作的立体嵌瓷《郑成功》和陈介然创作的挂屏《三打白骨精》 ,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4年 ,吴家祥创作的大型嵌瓷挂屏《大闹天宫》(150×100厘米),创嵌瓷挂屏之最;1985年,普宁嵌瓷艺人还为清远飞霞洞旅游区制作了22米长的《梁山泊一〇八好汉》浮雕嵌瓷 ,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当前,现代楼房的兴起代替了旧式建筑 ,使得嵌瓷在民居装饰方面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在祠堂庙宇、亭台楼阁的建设以及一些旧文物的修复中,仍然广受青睐 ,被普遍采用。汕头市的天后宫和关帝庙 、饶平的隆福寺、潮阳的双忠庙和灵山寺、揭阳的“莲花精舍” 、南澳后宅的前江关帝庙、潮州的开元寺和凤凰洲公园天后宫等等文物景观,在著名的民间艺人许志坚(潮阳人)、苏宝楼(潮州人) 、卢芝高(潮安人)等的妙手修复下,重现了嵌瓷特有的艺术魅力 。

普宁市 ,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揭阳市代管 。

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东毗汕头市潮南区 ,南邻惠来县 ,西南连汕尾市陆丰市、陆河县,西北接揭西县,东北界榕城区。榕江 、练江、龙江三大河流穿境而过 ,蓄水工程341宗,有效总库容1.73亿立方米。

普宁市面积1620.05平方公里,折243.01万亩 ,其中耕地49.63万亩,占20.42%;山地100.40万亩(林业用地,不含侨场) ,占41.32% 。全市设18个镇、7个街道 、1个乡 、3个国营农场;有523个行政村、52个社区。

普宁文化发展

普宁全市水果品种285个,主要有蕉柑、青梅 、青榄、香蕉、菠萝 、荔枝、龙眼等。园林水果种植总面积49.03万亩,年产量26.83万吨 。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 ”、“中国蕉柑之乡” 、“中国青榄之乡”、“普宁青梅 ”、“普宁蕉柑”。

普宁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体育先进县(市) ,被命名为“广东省篮球之乡 ”。普宁英歌 、嵌瓷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汉乐、普宁豆酱制作工艺、李家教拳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关于“大池农场有什么文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卢世玉的头像
    卢世玉 2025年08月26日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卢世玉”

  • 卢世玉
    卢世玉 2025年08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大池农场有什么文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池农场有什么文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民俗文化。大池...

  • 卢世玉
    用户082605 2025年08月26日

    文章不错《大池农场有什么文化》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称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