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每个节气的风俗

网上有关“24节气每个节气的风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24节气每个节气的风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在没有“天气预报 ”的中国古代 ,“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至今仍在影响国人,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 ,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 ”仪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东方的芒神 ,祈求丰收 。

2.雨水

雨水后 ,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树梢多了一丝绿意,忙碌的春耕也开始了。

“雨水节 ,回娘家”,出嫁的女儿要带着老公,提着两把藤椅和“罐罐肉” ,回娘家看父母,有孩子的,还要为自己的儿女拉保保 。

3.惊蛰

“惊蛰至 ,雷声起。 ”正如其名中的“惊”,轰轰轰,冬眠的小动物全被春雷震醒 ,除了要为庄稼防虫,这一天,还要“打小人”驱走霉运。

因为“梨 ”与“离”同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惊蛰这天,吃梨成了保留节目 。

4.春分

春分一天,昼夜平分 ,寓意公平,古人会在这一天校对度量衡器具。

此外,每年这一天 ,无论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着同样一个游戏:让圆滚滚的鸡蛋立起来。这个看似简单又高难度的游戏延续了数千年 。

5.清明

清明是入节日的特殊节气 。这天的很多习俗与郊游踏青有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 、插柳。

清明这个节气很纠结,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 ,又有踏青赏景的惬意,黄庭坚就写了“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

6.谷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巴蜀等地开始下起夜雨 。

除了农作,古人们在谷雨做的事情还很多:青年妇女要“走谷雨 ”,即野外散步;南方要采谷雨茶 ,传说可以清火、明目 ,还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

7.立夏

“槐柳阴初密”,立夏之后 ,万物从初生进入了繁茂。其实,按气象学意义,立夏并不是就到了夏天 。不少人爱吃的茶叶蛋是因“立夏”而来 ,它可是这天最经典的食物,听说立夏日吃了鸡蛋可以祈祷夏日平安。

不过,很多胖子应该很不喜欢这个立夏 ,因这一天要“秤人 ”,这个残忍习俗的“始作俑者”据说是诸葛亮。

8.小满

“满”,此时 ,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经开始饱满 。不过,又有个“小 ”字,所以它们还要等段时间才能成熟。

“立夏小满正栽秧” ,小满正是插水稻的季节 ,而农民们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稻田里的水的充足,“小满不满 ,干断思坎”。

9.芒种

芒种很忙,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 、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种 。

此时正值梅子成熟 ,而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从夏朝开始,芒种时节便有了煮梅的习俗 ,酸梅汤也成了夏季最好的消暑食品。

10.夏至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这一天 ,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之后就慢慢缩短。

虽然如此,夏至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不过 ,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尤其是午后或者傍晚,易下起雷阵雨 ,就像刘禹锡笔下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11.小暑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小暑有多热 ,看陆游这句诗便知。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

过后,就是三伏天 。不过,小暑也是个硕果累累的日子 ,农民劳作半年终于可以尝到新稻谷了。

12.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极端天气如旱 、涝、风灾也十分频繁,因此 ,农民们要看准时机,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不过 ,他们也会忙里偷闲 ,用吃来犒劳自己 。

浙江台州人吃姜汁来去除体内湿气,广东人则吃烧仙草来消暑,而福建莆田人却要反其道而行之 ,吃热性的荔枝、羊肉来“以毒攻毒 ”。

13.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预示着丰收的开始。宋代,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 ,等到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 ,以寓报秋之意。这一天的风俗很多,例如摸秋,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 ,可在夜里到田园摸索摘取瓜豆。

摸南瓜,易生男;摸扁豆,易生女;摸到白扁豆更吉利 ,除生女孩外 ,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

14.处暑

“处”含有躲藏 、终止之意,“处暑 ”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后 ,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

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 ”之说 ,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

15.白露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 ,故名白露。白露期间,各地的习俗也有不同。

例如,旧时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 ,而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 。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

16.秋分

秋分时节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气温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此外 ,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17.寒露

寒露时节 ,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秋意渐浓 ,蝉噤荷残。

从中医的角度讲,此时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 ”邪当令,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 ,应该注重养生,适当多食甘 、淡滋润的食品。

18.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 、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

这时 ,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 ,霜降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 ,同时还能补筋骨。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

19.立冬

立冬 ,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物 。另外老话常说“今冬麦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时节正是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

20.小雪

小雪时,腌腊肉是南方人最熟悉的民俗。所谓“冬腊风腌 ,蓄以御冬 ”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

另外吃糍粑也是南方在小雪的习俗 ,糍粑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21.大雪

大雪 ,顾名思义,雪量大 。到了这个时段,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 ,会降大雪,甚至暴雪。而冻雨(雨凇)、雾凇等特殊气候现象也成为该时节的独特景观。

此时,“观赏封河”也是北方独特的景观 。到了大雪节气 ,北方河里的水往往都被冰冻起来,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22.冬至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 ,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

民间有从冬至日开始“数九 ”的习俗 ,宫廷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冬至也是养生的大好时节。

23.小寒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 ,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 ,购置年货,为春节做准备。

涮羊肉火锅 、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 。

24.大寒

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这一节气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食补” ,八宝饭 ,芪杞炖子鸡,羊肉炖白萝卜,红杞田七鸡等都是百姓餐桌上必备的佳品。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 ,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

二十四节气 ,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 、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 ,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7年5月5日 ,“二十四节气 ”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跟着节气学养生霜降:秋转冬初,滋补与舒缓

24节气习俗如下:

1、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 ,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 。在三千年前的周朝 ,就有迎“春”仪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东方的芒神,祈求丰收 。

2 、雨水

雨水后 ,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树梢多了一丝绿意,忙碌的春耕也开始了。出嫁的女儿要带着自己的丈夫 ,提着两把藤椅和“罐罐肉” ,回娘家看父母,有孩子的,还要为自己的儿女拉保保(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 。

3、惊蛰

正如其名中的“惊 ” ,轰轰轰,冬眠的小动物全被春雷震醒,除了要为庄稼防虫 ,这一天,还要“打小人”驱走霉运。因为“梨”与“离 ”同音,惊蛰这天 ,吃梨成了保留节目。

4、春分

春分一天,昼夜平分,寓意公平 ,古人会在这一天校对度量衡器具 。此外,每年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 ,都“童心未泯”地玩着同样一个游戏:让圆滚滚的鸡蛋立起来。这个看似简单又高难度的游戏延续了数千年。

5 、清明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 ,只有清明 。这日的很多习俗与郊游踏青有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 、插柳。清明这个节气很纠结,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又有踏青赏景的惬意。

6 、谷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巴蜀等地开始下起夜雨。除了农作 ,古人们在谷雨做的事情还很多:青年妇女要“走谷雨”,即野外散步;南方要采谷雨茶,传说可以清火、明目 ,还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

7、立夏

立夏之后,万物从初生进入了繁茂 。其实 ,按气象学意义,立夏并不是就到了夏天 。不少人爱吃的茶叶蛋是因“立夏 ”而来,它可是这天最经典的食物 ,听说立夏日吃了鸡蛋可以祈祷夏日平安。

8 、小满

“满”,此时,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经开始饱满。不过 ,又有个“小”字 ,所以它们还要等段时间才能成熟 。小满正是插水稻的季节,而农民们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稻田里的水的充足。

9、芒 种

芒种很忙 ,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 、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种。此时正值梅子成熟,而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 ,从夏朝开始,芒种时节便有了煮梅的习俗,酸梅汤也成了夏季最好的消暑食品 。

10、夏至

这一天 ,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之后就慢慢缩短。虽然如此,夏至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不过,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尤其是午后或者傍晚 ,易下起雷阵雨。

11 、小暑

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 。过后 ,就是三伏天。不过,小暑也是个硕果累累的日子。农民劳作半年终于可以尝到新稻谷了 。

12、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极端天气如旱 、涝、风灾也十分频繁 ,因此,农民们要看准时机,抢收抢种 ,抗旱排涝。不过,他们也会忙里偷闲,用吃来犒劳自己。浙江台州人吃姜汁来去除体内湿气 ,而福建莆田人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吃热性的荔枝、羊肉来以毒攻毒 。

13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预示着丰收的开始 。宋代 ,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 ,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 ,以寓报秋之意。这一天的风俗很多,例如摸秋,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 ,可在夜里到田园摸索摘取瓜豆 。

14 、处暑

“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处暑后 ,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

15、白露

天气渐转凉 ,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白露期间 ,各地的习俗也有不同。例如,旧时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 ”,而资兴兴宁 、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 。每年白露节一到 ,家家酿酒 ,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

16、秋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气温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 ,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17 、寒露

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 ,快要凝结成霜了。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从中医的角度讲 ,此时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应该注重养生 ,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 。

18、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 、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在中国的一些地方 ,霜降要吃红柿子 ,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 。

19、立冬

立冬 ,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物 。

20、小雪

小雪时 ,腌腊肉是南方人最熟悉的民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另外吃糍粑也是南方在小雪的习俗 ,糍粑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

21 、大雪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到了这个时段 ,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冻雨(雨凇)、雾凇等特殊气候现象也成为该时节的独特景观 。此时 ,“观赏封河 ”也是北方独特的景观。到了大雪节气 ,北方河里的水往往都被冰冻起来,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22、冬至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民间有从冬至日开始“数九”的习俗,宫廷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冬至也是养生的大好时节。

23 、小寒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 ,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进入小寒,年味渐浓 ,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 、剪窗花,购置年货,为春节做准备。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 。

24 、大寒

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 ,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这一节气中 ,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食补”,八宝饭,芪杞炖子鸡 ,羊肉炖白萝卜,红杞田七鸡等都是百姓餐桌上必备的佳品。

百度百科-农历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分别吃什么

24节气中的「霜降」,约在国历10月23日至24日 ,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在秋冬季节交替的时节, 气候的特色是暑气已消退,气温渐凉 ,尤其在早晨和夜晚时,日夜温差大,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露珠 ,若持续降温就会结霜,「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意即如此 ,「霜降」的节气名也是由此而来 。 然而 ,台湾地属于亚热带海岛型气候,平地气温仍不至于低到结霜的程度,反倒是可看到草木开始凋零 ,枫树由绿开始转红,呈现出秋天缤纷的景致。 节气饮食养生法 1. 加强呼吸道保健:多喝水、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

台 、闽民间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而以营养学、膳食疗养学的观点来看,考量气候日夜温差较大,霜降时期之食补 ,需加强呼吸道的保养,以预防感冒、肺炎。 因此,饮食选择上 ,应着重于足够的水分摄取,和选择富含维生素B 群的食物,如:全谷类 、深绿色叶菜类及豆类植物、红肉、牛奶 、乳酪等 ,它们不仅帮助新陈代谢、提供能量 ,也能保护神经组织细胞,对于安定神经、对舒缓焦虑紧张也有助益,同时也可食用含维生素C ,选择具抗氧化功效的食物,以利提升免疫力 。

这些相关营养素的摄取,建议以秋收节令所采收的食物为来源 , 在全榖根茎类的食物中,可选择的有地瓜 、南瓜 、玉米、山药?等;在蔬菜类,则有芥菜、白萝卜 、菇类、甘蓝?等 ,而水果类可选择像是水梨、苹果 、柚子、木瓜?等。

2. 海鲜类可补充优质蛋白质、预防细胞老化 至于豆鱼肉蛋类食物,不妨选择海鲜来补充,举例来说 ,霜降时节的渔获,淡水出海口有龙虾 、高雄和屏东东港的花枝,都是理想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因多数的海鲜类 ,含有抗氧化的维生素A、E 等成分,具有预防细胞老化的作用。

节气好食材:香菇、花枝 、地瓜 1. 香菇 在六大类食物中,虽属于蔬菜类 ,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菸碱素、钾等;特别的是,香菇相较于一般蔬菜,含有较高的维生素D2 前驱物麦角固醇(ergosterol) ,香菇经日照1~2 小时后,麦角固醇会转换为维生素D2,而使香菇维生素D2 含量增为原来的2~3倍 ,帮助肠道吸收钙质以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

新鲜香菇鲜度非常容易下降,即使用纸包起冷藏保存 ,仍建议在一两天内食用完毕,否则易因水气流失与伞褶内侧变色,而影响观感与口感 。 为了保存 , 建议购买干香菇 ,或将新鲜香菇在大太阳下日晒一两个小时,甚至晒乾,此举可将香菇来自于鸟氨酸特有的甘甜味浓缩 ,同时增加维生素D含量又易于保存,一举数得。

2. 花枝 又名乌贼,分类属于十足目 、乌贼科 ,有维生素丰富B 群外,其每100 公克含蛋白质约12 公克 、脂肪0.5 公克,对于体重控制者 ,是一项不错的低脂豆鱼肉蛋类的食物选择。花枝也富含可降低体内发炎反应的EPA、DHA,及具抗氧化能力的维生素E 和牛磺酸,这些物质在心脏血管保护上都不可或缺 。

在选购花枝时宜选眼睛明亮、肉色要有光泽 ,呈白色且透明状,无腥臭味,外膜完整有弹性。购买回来后 ,置于冷冻库保存。烹调前若要处理 ,可不要全退冰会比较方便,在清洗中取出头足,并将墨囊 、软骨、内脏和吸盘取出 ,或者用剪刀剪去,再将外膜剥去 。水煮花枝时,若想防止肉质收缩太厉害 ,或是鲜味流失较多时,外膜和体内的软骨可以在烫熟后再除去。而常见的烹调方式有烫、炒 、凉拌,在外食选择上 ,花枝也常出现在地中海料理中作为主菜或配菜,如义大利面食、西班牙海鲜饭?等。

3. 地瓜 又名番薯、甘薯,台湾的春 、夏是红心地瓜的盛产季 ,秋天则盛产黄心地瓜 。黄心地瓜的单与双糖含量较高,口感较甜;红心地瓜的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则较高,但是两者的维生素B 群含量和钙、磷 、铜、钾、膳食纤维都丰富无明显差异 ,因此无论红 、黄心地瓜 ,两种地瓜都是高营养价值食物。

古籍医书《本草求原》中也指出地瓜能「宽肠胃 、通便秘、去宿瘀藏毒」,现代营养科学研究也证实, 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取 ,能够帮助肠蠕动改善排便状况,可见食用地瓜的好处由古至今都广受好评,是一项相当优秀的食材。

在选购地瓜时 ,选择体型大、形体饱满的椭圆形为宜,表面需完整 、平滑没有凹洞,若外表有伤口或是黑洞的比较容易腐烂 ,并注意须根不要太多,须根多表示接近发芽阶段,此时就会较不新鲜 。 保存时注意 ,要在烹煮之前才清洗、去皮即可,否则容易让地瓜提前发芽。 夏天温度高,地瓜容易发芽 ,可用报纸或纸巾包起放在冰箱底层保鲜;若是秋冬购买回家 ,可在地上铺上报纸防潮,再将地瓜放在报纸上,置于通风处即可。

专业营养师的养生健康食谱 1. 蒜香芹菜花枝(5人份) ◎ 食材(5人份) ◎ 去内脏皮膜的花枝…230克西洋芹…………………150克胡萝卜……………………50克蒜头…………………………2瓣姜…………………………1小块

◎ 调味料 ◎

盐…………………………1小匙麻油………………………1大匙糖…………………………1小匙米酒………………………2大匙

◎ 作法 ◎ 1 将西洋芹洗净切段 ,胡萝卜洗净切丝备用,2 姜洗净切丝、蒜切末;去内脏皮膜的花枝也仔细清洗干净,表面切花纹备用 。3 锅中加入麻油 ,爆香姜丝 、蒜末、胡萝卜丝、西洋芹,接着加进花枝片拌炒均匀,加盖焖煮入味 。4 最后加盐 、糖与食材翻炒 ,起锅前加入米酒提味即可。

◎ 食材替换建议 ◎ 由于西洋芹纤维较粗,口感较硬,若是切段对于幼儿和年长者来说咀嚼稍微困难 , 建议可将其切细或碎末,可让西洋芹有特殊香气充满于菜肴中以增添风味 。若是准备幼儿副食品,则可和胡萝卜、洋葱、马铃薯 、豆类焖煮 ,增添色泽和甜味 ,以提高接受度增加进食量 。

◎营养成份(1人份)◎

热量………82大卡蛋白质……..6.8克脂肪………...3.1克糖类………...0.5克

◎ 营养师叮咛 ◎ (1)西洋芹 含有膳食纤维、粗纤维、β- 胡萝卜素 、维生素A 、维生素C、钾、钙 、铁、钠等营养成分。整株皆可食,常食用部分主要为叶柄;叶虽然也可以食用,但因略带苦味 ,少有人吃,建议可剁成细丝煮汤或煎蛋,特殊的香气很美味。

(2)花枝 由于花枝的胆固醇大多存在于内脏中 ,所以在花枝的前处理时,需先将内脏去除再烹调,可减少胆固醇摄入 。但特别要注意的是 , 花枝的普林含量偏高,普林经过人体代谢后会产生尿酸,使尿酸在血液中含量增加 ,因此若有高尿酸血症者建议小心食用,每日建议摄取1 份,约熟重40 克即可。

2.香菇瘦肉汤

◎食材(5人份)◎ 腰内肉………200克鲜香菇…………8朵红枣………………5颗枸杞………………5克葱………………10克 ◎ 调味料 ◎ 盐………………2小匙米酒……………1大匙水…………2000毫升

◎ 作法 ◎ 1 选用腰内肉这类猪瘦肉 ,洗净切片后汆烫 ,捞起放凉;葱洗净切末备用。2 将香菇洗净,枸杞泡水洗净后,和汆烫好的瘦肉一起放入冷水锅中 ,小火煮30分钟 。3 加入洗净并去籽的红枣,再煮3 分钟,最后撒上葱末并加盐调味即可。

◎ 食材替换建议 ◎ 菇类营养价值高 ,且种类繁多,烹煮菜肴时,不妨多添加其他菇类 ,如:杏鲍菇、金针菇 、鸿喜菇、秀珍菇等,可先让小朋友观察菇类的外观,闻闻味道 ,藉以机会教育认识各种菇类及品尝其口感,也能增加咀嚼的变化性。

◎ 营养成份(1人份) ◎

热量………63.2大卡蛋白质………..9.2克脂肪……….......1.6克糖类……….......2.8克

◎营养师叮咛◎ 新鲜香菇要挑选蕈伞肥厚、紧实,表面挺而饱满 ,蕈伞内的折痕清楚明显 。倘若蕈伞表面有斑也没关系 ,只要无碰伤或变黄 、出水都可食用。 而干燥香菇香气比新鲜香菇浓烈, 若要改选用干燥香菇也无妨,泡完的香菇水还能留做汤底使用 。在挑选时要注意 ,虽然味道浓烈但不能有异味或霉味才行,外观需保有蕈伞的完整性,且颜色不要灰败或变色 。

3.双色地瓜姜汤 ◎食材(5人份)◎ 紫山药地瓜…………220克黄心地瓜……………220克姜…………………………30克 ◎ 调味料 ◎ 黑糖…………………2大匙水………………1500毫升

◎ 作法 ◎ 1 紫山药地瓜、黄心地瓜洗净、去皮切块 ,姜切片备用 。2 备一滚水锅,放入地瓜块 、姜片,以小火炖煮约15分钟。3 视地瓜松软程度 ,起锅前加黑糖调味即可。

◎ 食材替换建议 ◎ 小朋友对于姜汤的味道时常较为排斥,建议若家中孩童不喜欢姜汤味道,可把姜片减少 ,增加些桂圆,不仅可增加天然的甜味以中和口感,糖的用量也能减少 ,适当调整作法以提高食用意愿 。

◎ 营养成份(1人份)◎

热量………122大卡蛋白质……….0.8克脂肪……….....0.3克糖类………......23克

◎ 营养师叮咛 ◎ 地瓜和马铃薯同属于全榖根茎类 ,但马铃薯发芽不可再吃,而地瓜若有几处发芽可将发芽处挖除再烹调,只是口感较差 ,没有发芽的地瓜当然会较新鲜。紫山药地瓜口感比红肉、黄肉地瓜来得乾,适合磨成泥或是切块,因颜色美 ,常作为甜点,将其和黄心地瓜一同烹煮,不仅外观相当好看 ,色、香 、味也俱全。

本文摘自《营养师教你跟着四季吃健康》作者:长庚纪念医院营养治疗科团队出版社:麦浩斯 / 爱生活

24节气都吃的食物如下:

1 、立春:牛肉、香菜、菠菜 、鸡肝 。

2、雨水:南瓜、小米 、豆苗、玫瑰花。

3、惊蛰:豌豆 、黑米、海蜇、荸荠。

4 、春分:红枣、淮山、银耳 。

5 、清明:荠菜 、燕麦、茼蒿。

6、谷雨:土茯苓 、豆芽。

7、立夏:木瓜、鸭肉 、山楂 。

8、小满:樱桃、苦菜。

9 、芒种:茄子、冬瓜。

1、夏至:绿豆 、苦瓜 。

11、小暑:丝瓜、黄鳝 。

12 、大暑:生姜 、莴笋、猕猴桃。

13、立秋:柠檬 、芝麻。

14、处暑:海蜇、银耳 、百合 。

15、白露:核桃、木耳 、蜂蜜。

16、秋分:银耳、芝麻 、核桃、糯米。

17、寒露:豆类 、海带 、紫菜 。

18、霜降:柿子、栗子 、花生。

19、立冬:豆浆、蛋类 、核桃、杏仁。

2、小雪:牛肉 、白菜、栗子 。

21、大雪:鲫鱼 、海参、核桃。

22、冬至:猕猴桃 、甘蔗 、柚子。

23、小寒:栗子、核桃仁 、杏仁、大枣、桂圆 。

24 、大寒:栗子、核桃仁、杏仁 、大枣、桂圆。

关于“24节气每个节气的风俗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邗聪的头像
    邗聪 2025年09月03日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邗聪”

  • 邗聪
    邗聪 2025年09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24节气每个节气的风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24节气每个节气的风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国是...

  • 邗聪
    用户090308 2025年09月03日

    文章不错《24节气每个节气的风俗》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称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