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有心终不知

网上有关“木铎有心终不知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木铎有心终不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从前慢》——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第一次知道木心的名字,是在网上流传的这首《从前慢》的歌曲中 。接着又从画家陈丹青文章中看到过木心。因为特别喜欢陈丹青先生的表达 ,看了他推荐木心的文字之后 ,就去找木心先生的作品来看。读了《文学回忆录》,才真切地理解了陈丹青对于木心的极力推崇 。

木心(1927年2月14日 --- 2011年12月21日),原名仰中 ,号牧心,笔名木心,诗人、文学家 、画家 。1927年生于乌镇东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 ,木心在故乡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木心是陈丹青的导师。

木心一生,堪称传奇——从乌镇到上海 ,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 。84年,始终孑然一身 ,惟有文学与艺术相伴。他的一生衔接了中国“文革”前到今日的文艺桥梁。而他的艺术活跃的在东西方与古典及现代之间对话 。

木心一生多才多艺,诗、散文、小说 、文论 、戏剧、音乐皆擅长。木心先生的追随者与爱慕者已做了很多说了很多,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来评价木心先生 ,只是发表一点自己的喜欢与感想罢。

第一眼看到木心的作品 ,立刻就喜欢上了 。内心是如雷击般震惊的,与之前看到的所有文学作品都不同。翻卷展读,确实“惊为天人” ,文字竟然还能这么写?木心的文章是别人写不出来的,因为别人的文章木心从来没想到要写。

从六月份开始,用了大约二个月的时间 ,终于粗略的读完了《文学回忆录》一书 。一边翻阅,一边不停的搜索查询,才一知半解、懵懵懂懂 、囫囵吞枣的啃完这本书 。从来没有那本书像《文学回忆录》这样 ,读得如此的生涩和缓慢。

对于一位当代文学作家的白话文作品,许多地方竟然会看不懂!看不懂!真的是无言以对了,不禁深深为自己的孤陋寡闻 ,才疏学浅而羞赧汗颜。我呆呆的无话可说……唯有致敬木心先生 。他不仅仅是一个作者,他还是一位文学的高级的鉴赏者,他引导我们看整个世界文学之美。面对这样一位智者 ,我很庆幸看到了这本书。

木心当年在纽约给那些漂泊异域的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 ” 。陈丹青先生把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八十多万字,1989年至1994年的一份听课笔记,如此隆重地推出来 ,让我们在熟悉了木心文学作品以后,又以这样的方式,了解到木心先生在文学上广阔壮丽的境界。

陈丹青说 ,“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 ”。这不是世界文学史,而是 ,那么多那么多文学家,渐次围拢,照亮了那个照亮他们的人 。

从先秦到唐宋 ,从明清到五四。从诗经到戏曲,从小说到哲学。从陶渊明到莎士比亚,从古希腊到波斯文学 ,从文艺复兴到魔幻现实主义……上下五千年 ,纵贯亚非欧 。无数先贤哲士,名师大家,先生侃侃而谈 ,似随手拈来般风轻又云淡。字里行间,精妙有趣,透彻理性 ,熠熠闪光。

唐是盛装,宋是便衣,元是裤衩背心 。拿食物来比 ,唐诗是鸡鸭蹄膀,宋词是热炒冷盆,元曲是路边小摊的豆腐脑、脆麻花 。李白是男中音 ,杜甫是男低音。李白飘逸清骏,天马行空,怒涛回浪。杜甫沉稳庄肃 ,永夜角声 ,中天月色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 ,好看 。

除了折服,还是折服。才知道什么是博古通今,什么是学贯中西 ,而我所听闻知晓和阅读浏览过的书籍与作者,充其量不过先生书中提到的九牛一毛。在如此浩瀚的文学海洋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与低微 ,在木心先生面前只有仰望加仰望了 。

这之后又陆续读了《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 、《素履之往》、《琼美卡随想录》、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 、《鱼丽之宴》等书。木心拥有的知识量是惊人的,他讲课,就是在开采自己的知识金矿 ,无论古今中外,都能挖一些东西出来。

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做作是不会快乐的 。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木心的文字不拖泥带水 ,不无病呻吟 ,不矫揉造作。文字精致凝练,视野宽广,遣词造句一扫国内口水般的散文模式 ,是那种有生活、有底蕴的白话文 。没错,阅读木心先生是要有知识准备的,如此才可能被他的审美直觉和连珠妙语击中 。

“我的‘自救’ ,全靠读书,‘书’是最神奇最伟大的”。少年木心痴迷于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他一边在家人和家庭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阅读传统经典,同时从茅盾的藏书中读到不少外国作品集 。所以他说 ,“少年在故乡,一位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的‘家’,满屋子欧美文学经典 ,我狼吞虎咽,得了‘文学胃炎’症。”一个人读了那么多书,而且打通了那些关节 ,多么了不起。

“文学是我的信仰 ,是这信仰使我渡过劫难 。 ”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 ,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色 。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木心在“文革”囚禁期间,所有作品皆被烧毁 ,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用地下的脏水在“坦白书”的纸上写出了65万字的“The Prison Notes ”。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对于文革 ,木心在文章里从未控诉或回忆,只留下一句淡淡的俳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

“我与我周旋久 ,宁作我。 ”在1982年到2006年间,木心逃离开了故乡到了纽约。以往的沉痛记忆让他小心翼翼的生活 。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当木心在他乡异地又开始新的一轮创作 ,写出洋洋洒洒的论文、随笔 、小说和诗歌的时候 ,他在内心中却又回到那个被毁灭了的图书馆。不同的是这一次他终于能够出版自己的作品了 。他争分夺秒地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作品。日复一日笔耕至深夜,每天要写下7000到10000字。

“呈现艺术,退隐艺术家 。”木心像一只飞在文学艺术星空的大鸟 ,对一切都平视甚至俯视。像对待书一样地对待人,像对待人一样地对待书。心目中有个“读者观念”,它比我高明十倍 ,我抱着敬畏之心来写给它看,唯恐失言失态失礼 。

当没有人理解你时,你自己不要出来讲。“有人像潜泳 ,有人像自由泳,有人像蝶泳,水花子大 ,溅得到处都是,还不时地回头看。要潜泳,不要水花 ,现在人是靠水花争风头的 ,游得差劲得很呢,有的水花子其实是沉下去时扑腾出来的,而大家都以为这个人游得真好 ,好极了! ”

“每一行都要表现自己的性格 。”这是我终生追求的,是诗人、画家、音乐家的格言 。2006年,木心文学系列首度在大陆出版 ,始获本土读者认知。同年,应故乡乌镇的盛情邀请,回国定居 ,时年七十九岁。“当我归来时,啊,我归来时 ,一切都已成空” 。

你终于闪耀着了么?我旅途的终点。对于文学的热情,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艺术的这样一种挚爱 ,支撑着他非常优雅地 、有尊严地 ,保持着自己所有的爱走完了他的一生。

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人了 。我也说不清和他什么关系,“亦师亦友 ”是被说滥的词,我一路有许多好老师 ,好朋友,木心只有一个。晚年伺候他的贵州乡下孩子小代,深深想念他 ,有一次说到木心好玩的段子,决然说:丹青老师,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人了。

晚晴小筑——木心故居纪念馆 。他的弟子 ,以这样的一种深情的方式来怀念他的恩师。与其说是一种师徒关系,不如定位为一种继承者或者是一种叫摆渡人的角色。

作家陈村曾说:“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 ,会对自己有个度量 。 ”因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我已读晚,还好读到了。还好,我也读到了 。

如今 ,陈丹青整理的五年听课笔记 ,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 。诚如木心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 ”,是一部“荒诞小说” ,“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

关于“木铎有心终不知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灵波的头像
    灵波 2025年09月03日

    我是爱称号的签约作者“灵波”

  • 灵波
    灵波 2025年09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木铎有心终不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木铎有心终不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从前慢》——木心记得...

  • 灵波
    用户090304 2025年09月03日

    文章不错《木铎有心终不知》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称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